历史上北京坛庙文化的由来

历史上北京坛庙文化的由来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3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6272

标签:

摘要: 1521年,大明王朝年仅十五岁的兴献王之子朱厚熄从湖北安陆十万火急赶到京城。刚刚去世的武宗皇帝没有子嗣,朱厚熄继承了皇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嘉靖皇帝。按照祖制,朱厚熄须 位干京城南郊的天地坛举行过祭告天地的大典之后才算真正获得皇位。这样的祭天仪式,在历代王朝都是最...

1521年,大明王朝年仅十五岁的兴献王之子朱厚熄从湖北安陆十万火急赶到京城。刚刚去世的武宗皇帝没有子嗣,朱厚熄继承了皇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嘉靖皇帝。按照祖制,朱厚熄须 位干京城南郊的天地坛举行过祭告天地的大典之后才算真正获得皇位。这样的祭天仪式,在历代王朝都是最重要的国事之一。

翻看史书,类似的祭祀天地的祭坛几乎总是出现在历代王朝都城的郊外。北京的郊外就曾多次出现 过这样的祭坛。时间倒流一百五十四年,元代北京还叫大都的时候,城市的正南门叫做丽正门,出了这座门再向东南方向走上七里,便是占地二十公顷的祭天台。我们再向前追溯,十二世纪的金代,北京的规模还很小,名叫金中都,在这座城市的正南门丰宜门的南方也有一座类似的祭天台。每年这里几乎都会举行隆重而神秘的祭祀仪式。今天北京南部的一个区叫做丰台,根据历史考证,它便是金代祭天台早已荡然无存,这个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名字却一直沿用了下来。

朱厚熄举行即位大典时所 使用的天地坛大祀殿,实际上是一百多年前,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与城垣和宫殿一起建造的。由此可见,祭天在王朝事物中的重要地位。太庙.也就是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由于朱厚總并不是先皇明武宗的直系亲属,这位年少的皇帝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出于同样的原因,他只能在公开场合把自己故去的亲生父亲叫做叔父,特別是当他在皇宫南侧左首的太庙里祭祀先祖的时候,由于亲生父亲的牌位无法进入供奉列祖列宗的大殿,他的内心更是压抑到了极点。

太庙,这座一年只使用一次的建筑,和皇宫右首的社稷坛都是明成祖迁都时与皇宫一同建造的。社神就是土地神,稷神也就是五谷神,按照古代的惯例,祭祀社稷的祭坛与祭祀皇室先祖的宗庙必须在皇宫的旁边,并且要按照左祖右社的规矩排列,这几乎是建造帝国都城的定律。按照中国传统观念,左首为尊,可见在帝王们看来,祖宗的地位比社稷还重。

根据史书的记载,元代后期,大都城每年的天地祭祀是分开进行的。南郊建有祭天台,而北郊还有一座祭地台。而在更加古老的历史上,帝王们在天地祭祀中是合祭还是分祭,从未有过统一的标准。恰巧到了嘉靖这个时候,天地祭祀是合并在天地坛进行的。

1530年,嘉靖皇帝不顾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坚持要将天地祭祀分开,他甚至更进一步,还要将日月的祭祀也单独进行。于是,他命令在原来天地坛大祀殿的南边,建起了祭天用的圜丘台,并将整个坛域命名为天坛。在以后的岁月里,圜丘坛迎来了数百次隆重的皇家祭祀大典。另外嘉靖皇帝又在城市的北、东、西三面的郊外建起了祭祀大地的地坛,祭祀太阳的朝日坛,以及祭祀月亮的夕月坛。短短一年间,加上原有的先农坛和社稷坛,整个京师被祭坛包围,洋溢着浓郁的祭祀氛围。

新的祭坛体系在这座城市里形成了,嘉靖皇帝通过改变看似不可动摇的传统祖制确立了自己的权威。不久以后,他真的实现了自己的夙愿,父亲兴献王被追认为睿宗列入太庙,排列在皇帝们的序列之中。而嘉靖皇帝也因为所做的这一切,成为对后来的北京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明代嘉靖年间修建了天地日月等一系列祭坛,从此作为一个皇帝,每年的祭祀任务便加重了许多。祭天,是所有大典中最盛大的。皇帝须在三天前开始斋戒,并且在大典的前一天从紫禁城出发,向正南穿过正阳门,再穿过繁华的天桥街区,便到达了比紫禁城还要大一倍的天坛。

天坛的大祀殿本来是天地合祭的祭坛,嘉靖皇帝在它的南边修建了露天祭坛圜丘之后,大祀殿随即被拆毁,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大享殿,后来,在乾隆时期大享殿又整修一新,被用作祈求五谷丰收的祈年殿。今天,历经风雨的祈年殿已经成为北京的象征,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每年春天,天坛旁边的先农坛是勤勉朝政的皇帝必到的地方。为了给天下百姓做出表率,皇帝要在祭祀先农之后亲自参加田间劳动。在先农祭坛东侧几十米处,有一座观耕台,台前就是皇帝劳动的土地,共计1.3亩,正式的名称叫做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地”后来在民间成了一句著名的俗语,流传甚广。

在今天的历史地图上,我们再次审视这著名的九坛八庙,你会发现,天地日月等九座祭坛,都是皇室成员亲自主祭的,这些祭祀都被列入正式的皇室活动。八庙中,太庙、故宫内的奉先殿和传心殿、景山寿皇殿、堂子这五座庙,都是祭祀皇室先祖或者古代圣贤的,而雍和宫在雍正皇帝即位以前就是 他本人的王府,雍正即位后将其中的一半改为喇嘛寺院,另一半则作为行宫。后来行宫被火灾吞噬,寺院便成为行宫,所以叫做雍和宫。

除此以外,文庙祭祀孔子,历代帝王庙则是祭祀古今帝王之所,也都是国家级的祭祀典仪,有了这些皇室贵族的气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九坛八庙的说法出现了。但是,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九坛八庙也在历经着变迁。在今天王府井大街和台基厂街的交汇处,本是清代祭祀满洲宗族的庙 宇堂子的所在地,这里每年举行的大典其规制是和太庙等量齐观的。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其后签定的[[《辛丑条约》]]中规定了在北京城内设立一个巨大的使馆区,而堂子正好处在使馆区的边缘,因此迁到了长安街的对面,后来便彻底消失,在它的原址上建起了今天的北京饭店贵宾楼。

在1900年,8月16日八国联军冲进了天坛,并把天坛作为总司令部,祭祀苍天的圜丘坛变成了炮台,炮口直指不远处的紫禁城。由于八国侵略军感到交通不便,竟然将原本通达永定门的铁路一直修到了天坛,在圜丘坛门外设立天坛外站,在祈谷坛门内建立天坛内站。

满清覆灭以后,1914年,失去祭祀作用的社稷坛被辟为中央公园。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灵柩暂停于社稷坛的拜殿上,无数悲痛的人们前来祭奠,那是这座祭坛最热闹的时候。后来这座拜殿因为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而改称中山堂。后来,中央公园也更名为中山公园。而另外一侧的太庙则在清朝灭亡后的岁月里荒凉了下来,成为野草和候鸟的乐园。在1926年曾作为和平公园开放过一段时间,1931年成为故宫分院。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批示下,更名为劳动人民文化宫。

先农坛在1915年被改为城南公园, 1931年又在它的南半部分建起了先农坛体育场,后来,在1988 年为了亚运会而重建,成为北京著名的体育场馆之一。先农坛的另一部分则变成了北京育才学校,皇帝亲耕的一亩三分地现在是这座学校的操场,而保存下来的先农坛主体则比当年小了很多。北海公园内的先蚕坛,主体建筑均被保留,建国后被改做北海幼儿园,而当年祭祀清代早期帝王的景山寿皇殿,则变成了北京市少年宫。神秘的皇家祭祀早已成为遥远的往事,但是,我们依旧可以通过眼前的景物想象当年的恢弘场面,北京的坛庙因此也成为历史馈赠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