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可持续的基本概念及内涵

生态可持续的基本概念及内涵


发布日期: 1970-01-01 更新日期: 2015-02-04 编辑:giser 浏览次数: 12928

标签:

摘要: 可持续性概念早期来源于林学领域,即为确保森林资源的潜力能够长期利 用,砍伐木材的总数以及自然损失量不应超过林地的增长率,这一点可以从近代西方环境保护主义的起源中得到充分的证明(Grove,1992)。目前中外学者关于可持续性的定义已有很多,关晓菡等从“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概念早期来源于林学领域,即为确保森林资源的潜力能够长期利 用,砍伐木材的总数以及自然损失量不应超过林地的增长率,这一点可以从近代西方环境保护主义的起源中得到充分的证明(Grove,1992)。目前中外学者关于可持续性的定义已有很多,关晓菡等从“可持续性”的内涵出发,将其归纳为四类: 第一类是按其表面含义,理解为永续存在下去的 意思。“最狭义地讲,全球可持续性就意味着人类在全世界所有地区的无限期存在;对环境系统而言,“可持续性意味着可以在很长的时间范围内,在理论上讲 是无限期地利用 环境所提供的服务”;对生态系统而言,我们应该以一种能够允许物种与生态系统无限期自然更新的方式来利用它们”。

这种理解仅考虑时间上的延续,而尚未涉及实现这种延续 性的方式,也没有涉及延续性 的质量,即系统状态的演化趋势。 第二类解释强调系统状态的维持(Maintenance)。例如:刘增文等认为“可持续性是指某一客观事物可以持久或无限地维 持或支持下去的能力。从动态的角度讲,意味着持久或无限地维持或支持一个系 统健康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这种解释可以维持资源环境系统,却难以满足经济 发展的要求。 第三类认为可持续性是对系统状态的限制 (1imitation),这种“限制” 一般情况下被解释为人类生存的环境对社会的经济行为施加的限制。 第四类将其解释为“不减性” (Non—declining),将可持续增长表达为生产总输出或消费不减,将可持续发展表达为效用不减或最低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Pezzey,1992)。综上所述,可持续性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纳污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不应超过其再生或创造替代资源的速度,废物的排放不超过生态系统相应的自净能力;

(2)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应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考虑到后代人的利益,即要保证人均福利水平要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增加(许国根等,2005)。

环境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本点, 是实现可持续生存的关键。生态环境并非仅仅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一定意义上讲,它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的内在因素。在对可持续性概念深入研究和理解的基础上,生态学家 提出了“生态可持续性”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的概念。

一般来说,生态可持续性主要是指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所具有的生态适应性。可持续发展 的生态持续性特征要求人类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维护生态系统的平 衡,以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换句话说,发 展要以自然资产为基础,不能超越生态环境系统的更新能力。

生态持续性旨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平衡,强调的是系统整体功能 状况,生态可持续性寻求的就是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 类愿望的实现。因此,真正的生态可持续性应当满足生态环境系 统在“时间上的可持续性”、“空间上的可持续性”和“资源优化上的可持续性”。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