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胡泊沉积原因 沉积物种类 湖泊的碎屑沉积 湖泊的化学沉积 胡泊的碎屑沉积 湖泊沉积速率 相关链接 胡泊沉积原因 湖泊沉积物是湖水中所含泥沙、矿物溶解质、水生生物残体以及湖岸的崩塌物质,在水流流速减缓或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而下沉堆积在湖底的物质。...
胡泊沉积原因
湖泊沉积物是湖水中所含泥沙、矿物溶解质、水生生物残体以及湖岸的崩塌物质,在水流流速减缓或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而下沉堆积在湖底的物质。这些沉积物是湖泊长期演变的产物,它介于湖盆基底与湖泊水团之间,并时刻与湖泊水团进行水量、沙量、热量和盐量的交换。湖泊沉积物同时又是大型水生植物赖于生长固着的基质和底栖动物栖息、繁衍的场所。近年来,湖泊沉积物又成了湖泊营养盐的重要蓄积库。当湖水中营养盐减少时,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可以释放出来补充。湖泊沉积物还长期连续地和忠实地记载了湖泊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变史,为后人重现和恢复古地理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沉积物种类
根据来源和物质组成,湖泊沉积物可划分为碎屑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类。
湖泊的碎屑沉积
湖泊碎屑沉积是指湖泊集水区域的母岩经物理、化学风化而形成的碎屑物质以及集水区域地表其他成因沉积物和土壤等经河流、冰川、风力和重力等外力作用搬运人湖,并在波浪和湖流的作用下按一定规律分布形成的沉积物。它以无机物为主,是湖泊沉积物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湖泊的化学沉积
化学沉积包括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多种盐类。湖泊生物沉积由湖泊生物各类淀积物所构成,大体可分为动物沉积、大型植物体沉积和藻类残体沉积等。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是物源区盐类物质在湖泊中长期积累的复杂地球化学过程。我国内陆湖泊因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湖水不断浓缩而咸化,当盐类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即发生结晶沉淀,首先结晶的是溶解度小的碳酸盐(如方解石、文石和白云石等),继而析出芒硝、石膏、白钠镁矾等硫酸盐类矿物,随着湖水进一步浓缩,发生氯化物类沉积(主要是石盐)。
胡泊的碎屑沉积
外流区淡水湖泊多属浅水湖泊,风浪、湖流等动力混合作用相对较强,碎屑沉积一般属三角洲型河口沉积或河口前缘砂、粉砂质黏土和粉砂质黏土的不连续沉积。内流湖的碎屑沉积一般是在湖水较深处,呈比较典型的河口三角洲型沉积。碎屑沉积自河口沿岸至湖心由粗变细,呈同心圆状分布。此外,内陆湖泊中所出现的水下风沙沉积,是湿润地区湖泊所不具备的。
湖泊沉积速率
湖泊不同时段沉积速率的变化反映了该湖泊区域环境发生了变化。湖泊沉积速率不仅与自然环境演化过程紧密联系,而且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和不同类型湖泊的沉积速率差异很大(表1)。相对而言,平原湖泊近代沉积速率较大,如洞庭湖,1951〜1987年的37年间,平均沉积速率高达37mm/a(表1);经济发达地区湖泊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其沉积速率比偏远山区高,即使同一湖泊,在不同时期,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沉积速率差异很大。如女仙湖,1938〜1985年,平均沉积速率为1.8mm/a,而由于外池河尾闾截湾及大坝兴建等人类活动,沉积速率显著增加,1985〜1991年沉积速率为3.Omm/a(表1)。
表1我国部分湖泊沉积速率
湖名 |
|
沉积速率/(mm/a) |
时段 |
方法 |
资料来源 |
|
滇池 |
南部 |
0.19 |
|
14C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1989 |
|
|
北部 |
1.6〜5.3 |
百年前〜1989年 |
210Pb |
程致远等,1990 |
|
|
湖心 |
1.78 |
1948〜1993 |
210Pb,137Cs |
王苏民、窦鸿身, |
1998 |
|
|
4 |
1986〜2004 |
沉积物元素变化及磁化率 |
薛传东等,2007 |
|
洱海 |
|
2.0 |
百年前〜1992年 |
14C,21〇pb |
Eisma等,2000 |
|
抚仙湖 |
|
2.8 |
1986〜2003 |
137Cs |
曾海鳌等,2007 |
|
杞麓湖 |
|
3.83 |
1978〜1987 |
210Pb |
王苏民、窦鸿身, |
1998 |
星云湖 |
|
5.7 |
1979〜19901991〜1998 |
210pb |
张立原等,2006 |
|
青海湖 |
|
0.42〜0.85 |
|
210pb |
黄麒,1988 |
|
|
|
1.004 |
近百年〜1999 |
21〇pb |
张家武等,2004 |
|
岱海 |
|
1.8 |
|
210pb |
曹建廷等,2000 |
|
喀纳斯湖 |
|
0.52 |
1892〜1988 |
210pb |
冯敏,1993 |
|
艾丁湖 |
|
0.37 |
|
14C |
李秉孝等,1989 |
|
巴里坤湖 |
|
1.35 |
|
210pb |
王苏民、窦鸿身, |
1998 |
色林错 |
|
0.25 |
|
14C |
顾兆炎等,1994 |
|
呼伦湖 |
0〜10cm |
2.5 |
1959〜1991 |
210Pb |
吉磊等,1994 |
|
|
10〜12cm |
0.5 |
1919〜1959 |
|
|
|
洞庭湖 |
|
37.0 |
1951〜1987 |
湖盆地形估算 |
王苏民、窦鸿身, |
1998 |
|
|
.7.7〜26.4 |
近百年 |
21〇pb |
杜耘等,2003 |
|
鄱阳湖 |
|
1.4〜6.7 |
|
21〇pb |
王苏民、窦鸿身, |
1998 |
|
|
2.2 |
|
水沙平衡估算 |
|
|
|
|
1.02 |
|
210Pb |
谢振东等,2006 |
|
巢湖 |
|
2.4〜3.5 |
1954〜2000 |
210Pb,137Cs |
杜磊等,2004 |
|
固城湖 |
|
0•56〜1.67 |
近百年 |
21〇pb |
王小林等,2007 |
|
太湖 |
东太湖 |
1.83〜2.99 |
1920〜1986 |
21〇pb |
黄漪平、孙顺才, |
1993 |
|
西太湖 |
1.11〜1.80 |
1901〜1988 |
|
|
|
|
|
3.5〜4.1 |
|
210Pb,137Cs |
姚书春等,2008 |
|
骆马湖 |
0.83 |
1963〜1967 |
水沙平衡计算 |
|||
排湖 |
约6.0 |
|
137Cs |
|||
女山湖 |
3.0 |
1985〜1991 |
2l0Pb’l37Cs |
|||
|
1.8 |
1938〜1985 |
|
|||
阳澄湖 |
1.91〜2.28 |
1924〜1994 |
210P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