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的成因及湖泊类型

湖泊的成因及湖泊类型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1637

标签:

摘要: 湖泊的成因及类型 湖泊热状况的分类 湖泊水源补给差异划分 构造湖 火山口湖 堰塞湖 冰川湖 岩溶湖 风成湖 河成湖 海成湖 相关链接 湖泊的成因及类型 湖泊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一个能长期蓄水的湖盆,即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二是...

湖泊的成因及类型

湖泊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一个能长期蓄水的湖盆,即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二是要有充足且能源源不断补给的水源,使湖盆内能长期保有一定的水量。湖泊的形成与演化深受区域地质构造、气候条件、人类活动等多种要素与营力的影响和控制。按湖水排泄条件的不同,我国的湖泊可分为湖水通过江河排人海洋的外流湖和不能流人海洋的内陆湖。

湖泊热状况的分类

按湖泊热状况的差异,我国湖泊可分为:

湖水平均温度全年均在4°C以上,除秋冬全同温以外均为正分层的热带湖;湖水平均温度有时在4°C以上,有时在4°C以下,夏季正分层,冬季逆分层,春秋两季为全同温的温带湖;平均温度全年均在4°C以下,除春夏全同温外均为逆分层的寒带湖。按湖水上、下循环现象分: 湖面终年封冻,湖水稳定无循环期的无循环湖;水温在4°C以下,仅在夏季出现一个循环期的冷单循环湖;水温在4°C以上,仅在冬季出现一个循环期的暖单循环湖;春秋两季经历两个循环期的双循环湖;水温在4°C以上,分层稳定、偶尔可能发生循环的寡循环湖;水温年变化小,分层弱,白昼获得充分热量,夜间散热产生循环的多循环湖。按湖水矿化度分:矿化度(lg/L的淡水湖;矿化度为1〜35g/L的咸水湖;矿化度)35g/L的盐湖。按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富营养湖、中营养湖和贫营养湖。

湖泊水源补给差异划分

常见的是根据湖盆的成因及其湖泊水源补给条件的差异划分,可分为以下八种类型:

构造湖

是指在地球内力作用下所形成的断陷盆地基础上发育而形成的湖泊,而河流等其他因素对湖泊形成的影响很小或不明显。如我国的青藏高原、蒙新高原和云贵高原上众多的湖泊。虽然长江中下游地区众多的大、中型湖泊也位于构造陷落盆地内,但盆地仅是湖泊存在的基础,它们最终成为湖泊的主导因素或决定性因素是长江等河流,如鄱阳湖等。所以,我们称此类湖泊为河成湖,而不是构造湖。

火山口湖

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锥体,待岩浆喷发休眠以后于火山口积水而成。如长白山天池。

堰塞湖

是由火山熔岩流堵塞河谷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所引起的山崩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床而形成的湖泊。前者多分布在东北地区,如镜泊湖和五大连池等;后者多分布在我国西南部三江地区的河流狭谷地带,如西藏波密县的易贡错和古乡错等。

冰川湖

是由冰川挖蚀所形成的洼坑和冰碛堵塞的冰川槽谷经积水而成。冰川湖主要分布在高山冰川作用过的地区,其中以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较为普遍,如藏南的八宿错、藏东的布冲错等。藏南的多庆错为冰蚀湖,布冲错为冰碛湖。

岩溶湖

典型的岩溶湖是由碳酸盐岩地层经流水长期溶蚀所产生的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因出口被堵而形成湖泊。岩溶湖面积不大、水较浅。我国的岩溶湖大多分布在岩溶地貌较为发育的滇、黔、桂等省区,如贵州省威宁的草海。

风成湖

是因沙漠中的丘间洼地低于潜水面,由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形成。此类湖泊都是不流动的死水湖,不仅面积小、水浅、无出口,而且湖形多变,常常是冬春积水,夏季干涸成湿地。

河成湖

此类湖泊的形成往往与河流的发育和变迁有着直接的关系,故种类较多。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受河流作用强烈。或由于河流挟沙在泛滥平原上堆积不均,造成天然堤间洼地积水而形成湖泊,如江汉湖群和河北的洼淀;或因河流的支流水系因泥沙淤塞不能汇人干流,壅水而形成湖泊,如沿淮河干流上游河段形成一系列湖泊;或因大河堵住小河下游,致使小河上游河段潴水成湖,如黄河南徙堵塞泗水下游,其上游流水不畅,潴水而形成南四湖;或因河流横向摆动堵塞人河支流而形成沿河分布的一系列湖泊,如鄱阳湖等。

海成湖

此类湖泊系海岸变迁过程中,由于泥沙的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离而成,又称之为潟湖,如宁波的东钱湖和杭州的西湖等。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