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的透明度与水色的基本概念

湖泊的透明度与水色的基本概念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0460

标签:

摘要: 透明度 相关链接 透明度 湖泊的透明度是指湖水透过人射光线的深度,而水色则指湖水对人射光线选择吸收和选择散射的能力,是湖水重要的光学特征。青藏高原上的湖泊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湖水深且含盐量低,入流泥沙含量低,又少风浪搅动,故湖水的透明度高居全国之首。如...

透明度

湖泊的透明度是指湖水透过人射光线的深度,而水色则指湖水对人射光线选择吸收和选择散射的能力,是湖水重要的光学特征。青藏高原上的湖泊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湖水深且含盐量低,入流泥沙含量低,又少风浪搅动,故湖水的透明度高居全国之首。如玛旁雍错的透明度达7〜14m,青海湖1.5〜9.5m,最大10.0m。

蒙新高原湖区人流泥沙含量也低,故透明度也较大,如赛里木湖达12m,新疆天池9.0m,岱海6〜9m。但本地区一些浅水湖泊如乌梁素海,由于底泥受风浪扰动使水体透明度较小,透明度仅0.45m左右,而呼伦湖当蓝藻大量繁殖时,透明度仅0.5m。

东北地区的湖水透明度低于青藏、蒙新两地区,在镜泊湖沿岸浅水带的透明度为1.0m,而开敞的深水区也只有2.0m,最大达4.3m。中俄界湖兴凯湖也只有0.6m。

云贵高原湖泊的透明度随着水深的増加而增高,最大水深达157.3m的抚仙湖,其透明度约4〜7m,最高处可达12.5m;水深5.0m以上的洱海和阳宗海等透明度在2.0〜6.5m之间。平均水深在5.0m以内的滇池和星云湖较小,在0.2〜1.2m之间。

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平原地区的湖泊,多为水深小于4m的浅水湖泊,而且河湖相通,易受河流携泥沙人湖的影响。又因湖底浅平,泥沙易受风浪搅动,所以,这些湖泊的透明度普遍较低(表1)。

表1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黄淮海平原主要湖泊的透明度(m)

湖名

鄱阳湖

洞庭湖

太湖

洪泽湖   

巢湖(东) 南四湖

东湖

骆马湖

白洋淀

洪湖

透明度

0.41〜

0.05〜

0.10〜

0•15〜

0.29〜

0.35〜

0.20〜

0•30〜

0.77〜

1.0〜

 

0.64

1.80

1.50

0.32

0.44

0.79

3.50

0.91

1.66

2.0

调査
时间

2004

2002

1993〜2003

2000

2004〜2005

2004〜2007

1978

2005

1992

1991〜2000

在同一湖泊中,透明度因水深、底质、悬浮质和浮游生物分布存在差异而不同。如青海湖受人湖河流影响,其透明度一般随人湖悬浮物质的增加而相对减小,为1.0〜3.0m,而在平静的港湾,透明度稍大,为7.0〜9.0m。一般情况下,我国一些深水湖泊及众多的中小型湖泊,沿岸带的透明度一般比敞水带小,只有少数以风生流为主的大型湖泊,其透明度分布相反。此外,沿岸带有无水生植物分布决定了透明度的大小,如太湖在水生植物丛生的胥口湾及东太湖,湖水清澈见底,而无水生植物分布的梅梁湾,透明度很低,尤其在蓝藻暴发季节。

湖水透明度受浮游生物生长及汛期人湖河流携带泥沙的影响存在季节性变化。一般春、夏季节透明度较小,秋、冬季节透明度稍大,而一些受人工控制的湖泊,如洪泽湖、巢湖、骆马湖等,由于汛期湖泊泄水,湖水交换剧烈,汛期透明度下降,而非汛期湖泊处于蓄水阶段,人湖径流所带人的泥沙和有机物质的大量沉淀,使湖水变清。此外,由于湖区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人湖,使水体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升高,从而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湖水透明度下降。

湖泊的水色因所处自然环境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如青藏地区绝大多数湖泊的水色呈青绿色或浅蓝色,其中以玛旁雍错的水色最清,为碧蓝色,青海湖呈浅蓝色,鄂陵湖、扎陵湖呈青绿色。蒙新地区以赛里木湖、新疆天池和岱海的水色较清,湖水呈深绿色至淡蓝色,博斯腾湖湖水呈浅绿色。云贵地区抚仙湖水色最清,为青绿色,阳宗海和洱海呈深绿色,滇池和星云湖湖水较混,为黄色至黄褐色。东北地区长白山天池的水色最清,湖水碧绿,镜泊湖水呈浅绿色至黄绿色,兴凯湖、五大连池和月亮泡的湖水呈黄绿色至黄褐色。

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地区的湖泊是全国湖泊水色最高的地区,绝大多数湖泊的湖水呈黄绿色和黄褐色。此外,有少数湖泊的水色比较特殊,无法用福莱尔水色计的号码来表示。如川西德格的新路海和新疆的布伦托海等,湖水呈乳白色。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