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土流失的防治 相关链接 水土流失的防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进人依法防治、重点治理阶段。在10个省市208个县实施了以“长治”工程为主体的国家水土流失保护重点防治工程,在41个县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在长江源头区、丹江...
水土流失的防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进人依法防治、重点治理阶段。在10个省市208个县实施了以“长治”工程为主体的国家水土流失保护重点防治工程,在41个县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在长江源头区、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实施了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工程;加强了流域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对156个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全面进行了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初步建立了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和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全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30万km2,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三峡库区、嘉陵江中下游和陇南陕南等长江上游“四大片”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62.22万km2减少到53.08万km2,下降了15%,初步实现了流域水土流失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
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仍然艰巨,流域内尚有50多万km2的水土流失区亟待治理;二是生产建设活动对生态与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人为的水土流失形势依然严峻;三是体制和机制亟待完善和创新,特别是水土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约束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等有待建立。
在近期和中长期的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中,应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基本方针,稳步推进重点防治工程的有计划实施,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建设、区域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等,对以下的9种类型的水土流失采取有特色的防治对策:
青藏及川西高原轻度水蚀风蚀区应重点加强长江源头地区、金沙江上中游、岷江大渡河上游保护,采取以草定畜,避免超载放牧,实行划区轮牧、治理鼠害和虫害等措施。横断山脉中轻度水蚀区应重点加强金沙江上中游现有森林、草场的保护,河谷地带建设基本农田和饲草基地等。滇北及川西南山区强度水蚀区应重点加强金沙江上中游预防保护和金沙江下游水土流失治理,加大坡耕地治理力度和干热河谷地带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水土流失灾害的预警和治理。
云贵高原中度水蚀区应重点加强湘资沅上游预防保护和乌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突出“石漠化”地区耕地治理和坡面流调控,加速荒山荒坡绿化建设等。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地轻中度水蚀区应重点加强嘉陵江中下游、沱江流域和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等。
秦巴山区及大别山中度水蚀区应加强汉江上游、桐柏山、大别山预防保护和嘉陵江上游、汉江上游、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在西汉水流域黄土区应搞好坡耕地治理和蓄水配套设施建设。武陵山中度水蚀区应加强清江中上游、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有效防止山洪灾害,改造次生林,保护陡坡耕地等。
江南山地丘陵轻度水蚀区应重点加强湘资沅上游保护和湘资沅中游、澧水中上游、赣江中上游水土流失治理,推广保土耕作、改良红壤等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微度水蚀风蚀区应重点加强预防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强鄱阳湖周边滨湖沙地的风蚀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