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径流年际变化 相关链接 径流年际变化 长江流域降水丰富,集水面积大,因此,流域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小。其年径流变差系数一般在0.11〜0.36,较中国其他河流要小得多;干流的年径流变化较支流更为稳定,干流径流的C,值从屏山至宜昌由0.16减至0.11,宜昌...
径流年际变化
长江流域降水丰富,集水面积大,因此,流域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小。其年径流变差系数一般在0.11〜0.36,较中国其他河流要小得多;干流的年径流变化较支流更为稳定,干流径流的C,值从屏山至宜昌由0.16减至0.11,宜昌以下由于受洞庭湖、汉水和鄱阳湖水系来水的影响,致使汉口和大通站的值有所增加,但仍然小于相应支流。
长江流域河川年径流存在显著的丰枯和年际变化。近百年来长江流域径流呈现明显趋势变化,仅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径流表现出了微弱增加的趋势,增加趋势不明显且地区差异大:上中游径流减少,上中游宜昌和汉口站每10年递减率依次为0.70%和0.21%;下游地区径流增加,下游大通站每10年增加了0.48%。20世纪90年代汛期径流与其他年代同期比较,整体上呈轻微增加趋势,上游汛期径流减少,中下游汛期径流增加。汛期径流的增大,进一步加大了长江流域紧张的防洪局面。
长江源区1953〜2003年径流多年平均径流量393.5m3/s,每10年递减0.9%,并经历了丰--枯一丰一枯4个阶段:1953〜1966年略丰水期,1967〜1979年枯水期,1980〜1989年丰水期,1990〜1998年枯水期。1970年前10〜12年周期明显,1970年后以7〜9年周期为主。宜昌站、汉口站百余年来年径流序列均有明显下降趋势。宜昌站年径流序列分别于1926年、1970年发生两次突变,径流减少;汉口站年径流序列于1955年发生突变,径流量减少也显著
大通水文站1950〜2004年年径流资料分析表明,近50年内,大通站的径流经过“升一降一升一降”4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50年代中期流量升高;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流量呈下降趋势,一直到70年代中期存在一个极小值;从70年代中期以来流量逐步升高,在90年代后期出现一个极大值;此后又持续降低。同时,长江径流存在不同尺度的周期变化。大通站径流量在1950〜2004年的长期变化中,存在着10年以上、8年、4年、2年和1年以及年内变化的主要变化周期,是长江人海径流量变化的主要特性。在大周期尺度中,1961年、1980年和1998年是径流量变化的突变点;中尺度下,径流量的突变点有1957年、1962年、1967年、197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1998年;小尺度下,1952年、1955年、1959年、1965年、1968年、1970年、1973年、1976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1998年、2000年是径流量变化的突变点。
浙闽沿海及钱塘江下游至河口一带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约为0.4,除浙江的浦阳江、曹娥江上游一带Cv值为0.3以外,其他地区均在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