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层发育 构造体系 相关链接 地层发育 西南诸河流域区内地层发育较全,从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古生界为板岩、灰岩、砂页岩,主要分布在藏南的喜马拉雅山北坡、藏东、滇西、滇南一带。中生界在区内分布广泛,岩性各地不一,有灰岩、砂页岩、板岩、泥岩、砾岩、中...
地层发育
西南诸河流域区内地层发育较全,从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古生界为板岩、灰岩、砂页岩,主要分布在藏南的喜马拉雅山北坡、藏东、滇西、滇南一带。中生界在区内分布广泛,岩性各地不一,有灰岩、砂页岩、板岩、泥岩、砾岩、中酸性侵入岩,西藏、云南、青海、广西、新疆均有出露。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多为狭长的盆地沉积,由砂砾岩、砂岩、黏土岩、泥灰岩等组成,除广西、新疆外,各省均有分布;在藏南定日、岗巴一带为海相沉积,其他地方均为山麓堆积、山间盆湖相和河流相沉积,云南省在该系中还夹有煤层和石膏层。新生界第四系均为河谷、盆地及山麓堆积,岩性为砂砾石、黏土等,分布于西藏、云南、新疆等地,在西藏有相当部分属冰碛物。
构造体系
西南诸河流域区在构造体系上属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的上中段,康藏“歹”字型构造体系的头部,川滇经向构造体系复合部位。前者控制北北西及南北向构造带。康藏“歹”字形构造体系控制近东西向一系列褶皱带和压性断裂带,如喜马拉雅褶皱山系、雅鲁藏布江深大断裂带。康藏“歹”字型构造体系的东部与川滇经向构造体系叠加、复合,使构造线走向由近东西向变为北北西一南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