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统一全国交通、城市体系的形成

秦汉统一全国交通、城市体系的形成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1-17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470

标签:

摘要: 秦始皇统一六国,将战国以来零乱错杂的交通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和改建,如大修驰道,自京师达于四方。开凿了沟通湘、漓二水的灵渠,于是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向全国辐射的水陆交通网。汉代兴起,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和延伸,陆路有汉武帝所开通穿越秦岭的故道、褒斜道、子午道,通往蜀...

秦始皇统一六国,将战国以来零乱错杂的交通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和改建,如大修驰道,自京师达于四方。开凿了沟通湘、漓二水的灵渠,于是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向全国辐射的水陆交通网。汉代兴起,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和延伸,陆路有汉武帝所开通穿越秦岭的故道、褒斜道、子午道,通往蜀、滇的西南夷道,通往西北的回中道等; 水路有武帝时开凿的关中漕渠等。秦汉时,形成下列几条交通干线:
一、西北干线。由长安向西,沿渭水河谷或泾水河谷,逾陇山或六盘山,贯通河西走廊通往西域各地。
二、北路干线。有两条:一条是秦始皇为抵御匈奴所开的直道。自咸阳北面淳化为起点,北由子午岭上,进入鄂尔多斯草原,至今包头市西南秦九原郡治所。今尚有断续遗迹可寻,汉时仍被利用。一条从长安东出,沿渭水至蒲津渡河,沿汾水河谷而上,经平阳、太原,以至云中、代郡。原战国时的秦晋交通本多由此道。
三、西南干线。由渭水流域向南穿秦岭间河谷,由故道、褒斜道、子午道等栈道进人汉中盆地,再由战国时秦国所开石牛道人蜀。秦灭蜀即由此道。自此再循秦汉时所开五尺道或称西南夷道入滇。
四、南路干线。由长安东南出武关,经南阳盆地出襄阳,下汉水至江陵,由荆江溯湘水经灵渠下滴水、郁水至番禺。由此人海,再往南海诸国。另外还有从长江溯湘、赣等水而上,越过五岭的几条山道如横浦关、阳山关、湟溪关等,进入岭南地区。
五、东路干线。从长安东出函谷关至洛阳,东经成皋、荥阳,循济渎抵定陶,又顺济、淄以达东方大都会临淄。这条路线是战国以来中原地区东西交通干线,也是秦汉帝国的动脉。
六、东北干线。从长安至洛阳,再由洛阳渡河,沿着太行山东麓,经邺、邯郸,以通涿、蓟,复向东北至辽东地区。
七、东南干线。由洛阳东经成皋、荥阳至陈留,沿着战国时魏国所开凿的鸿沟南下,由颍水人淮,逾淮由淝水、巢湖以抵达长江,渡江由胥溪运河进入太湖地区。另一支线即由济渎经定陶出菏水,由泗水入淮,复沿吴国所开邗沟抵达江干,渡江而至太湖流域。

在上述干线之间还有许多支线相连,难以备述。这一全国性水陆交通网是先秦以来长期形成,而又由秦汉帝国统一经营的结果。不仅在当时起着加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统一帝国的积极作用,并且为后代长期沿用,直到近代铁路修筑以前,仍然是中国境内的主要交通干线。

随着各地区之间经济交流的加强,原先分布在这些主要交通干线上的城市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长安、洛阳、成都、临淄、邯郸、宛是全国 最重要的都会,分别坐落在当时的关中、三河、巴蜀、齐鲁、燕赵、南阳六个经济最发 达的地区。经济区划的观念意识在汉代已经出现,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 以相当成熟的区划观念,对几大经济区进行了描述,突出了区域范围、物产、都市、交易之物、风俗等内容。其中对于都市的地理地位十分重视,将一地区的重要商业 城市称为“一都会也”。除此之外,当时主要的都会还有温、轵、杨、平阳、蓟、荥阳、 睢阳、陈、阳翟、定陶、寿春、合肥、江陵、吴、番禺等。它们大多为郡国首府,并多数集中于黄河流域

总的说来,秦汉统一局面,为富商大贾的周游天下,沟通货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正如《盐铁论•力耕》所云:“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万物之所殖者。”充分说明了商业城市地理位置与交通路线的关系。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