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液态和固态的水分,总称为降水。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上以及低空产生的凝结物,如霜、露、雾等,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等,称之为垂直降水。 国家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液态和固态的水分,总称为降水。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上以及低空产生的凝结物,如霜、露、雾等,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等,称之为垂直降水。
国家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降水量仅指的是垂直降水,即从云中降落下来的水分,又称之为大气降水(precipitation),简称降水。
降水的成因
降水来自云中,但有云并不一定有降水,只有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阻力和上升气流的抬升,并且在下降过程中不被蒸发掉时,才能降到地面形成降水。因此,降水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云滴增大的过程。云滴增大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凝结增大,凝结增大是水汽在微小水滴上不断凝结,使小水滴最后变成一个大水滴的过程。一种是碰并增大,即云内部云滴的碰撞合并而增大;这两种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但云滴形成的起始阶段,是以凝结增大为主,当云滴增大以后,便以碰并增大为主。而要形成较大的降水,除空气中水汽含量丰富外,还必须有较强的持久的上升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