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降水、蒸发与径流时空分布特征 降水 蒸发量 径流量 相关链接 降水、蒸发与径流时空分布特征 降水 珠江流域降水、径流(地表、地下)、蒸发水平衡要素之间相互转化频繁,转化关系复杂。根据1980〜2000年资料系列分析计算,珠江流域有48.3%的降水消...
降水、蒸发与径流时空分布特征
降水
珠江流域降水、径流(地表、地下)、蒸发水平衡要素之间相互转化频繁,转化关系复杂。根据1980〜2000年资料系列分析计算,珠江流域有48.3%的降水消耗于地表蒸散发,51.7%的降水形成水资源量,其中39.1%的降水形成地表径流,12.6%的降水形成了地下水;珠江流域潜水蒸发量很小,约占降水量的0.2%,因此陆面实际蒸发约占降水量的48.5%,51.5%的降水形成河川径流量。
珠江流域南临南海及太平洋,西北有高大的青藏高原,北部有南岭,致使来自南海、西太平洋及孟加拉的水汽汇聚于珠江流域,造就了珠江流域成为我国水热资源最丰富的“绿洲”。广州年降水量1694mm,而开罗只有25mm,撒哈拉沙漠为无雨区。珠江流域降水以锋面雨和台风雨为主,年平均降水量约1477mm。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有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沿海地区多于内地,山地多于平原,迎风面多于背风坡及河谷、盆地。
珠江流域内大致可划分为十分湿润、湿润和半湿润3个不同类型的地带。年降水量超过16⑻mm的十分湿润带,西起桂南的十万大山、粤西的云开大山、桂东的大瑶山一线以及南岭以南的广大地区。年平均降水量800〜1600mm的湿润带包括桂南十万大山、粤西云开大山、桂东大瑶山一线以西地区。半湿润带主要分布在南盘江的开远、建水、蒙自一带局部地区,其年平均降水量接近800mm,是流域内降水量最低的地区。流域内各地的降水量随季节而变化,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降水量的75%〜85%集中于湿季内,集中程度自上游向下游递减,出现时间上游迟于下游。流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不大,单站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Cv值多在0.15〜0.20,少数站达到0.22。Cv值的分布沿海大于内地,东部大于西部。
蒸发量
珠江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900〜1400mm,蒸发量在地区分布上总的趋势是:东南部近海纬度稍低的地区,蒸发量高于西北部的山区;横向上则西部高,中部低,东部又高。蒸发量的年内变化为夏季蒸发量大,冬季蒸发量小。在干湿季节分明的西部云贵高原地区,最大月蒸发量出现在春末夏初,4月或5月蒸发量最大,一般为150〜300mm;11月或12月最小,一般为50〜100mm。两广丘陵地区7月的平均月蒸发量最大,为150〜200mm;2月的平均月蒸发量最小,为60〜90mm。流域内的多年实际年蒸发量(800mm)大致等于年均降水量(1477mm)减去年径流深(790mm)。
径流量
珠江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381亿m3,其中,西江为2301亿m3、北江为510亿m3、东江为274亿m3、三角洲诸河为295亿m3。径流年内年际变化很大,汛期4〜9月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80%,6〜8月则占年径流量的50%以上;年径流变差系数在22〜0.42,以东江最大、北江次之、西江最小。径流的地区分布与降水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