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土壤中各层热量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昼夜不停地进行交换,使得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具 有一定特点,根据土温观测资料,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可归纳为三种类型:日射型、辐射型、过渡型。 一、日射型 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类型。一般出现在白天和夏季。是由土壤表面首先...
由于土壤中各层热量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昼夜不停地进行交换,使得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具 有一定特点,根据土温观测资料,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可归纳为三种类型:日射型、辐射型、过渡型。
一、日射型
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类型。一般出现在白天和夏季。是由土壤表面首先增热造成的,热量由地表向下层传递。以一日中13时和一年中的7月份的土壤温度垂直分布为代表
一日中土壤的垂直分布 一年中土壤中温度的垂直分布
二、辐射型
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类型。一般出现在夜间和冬季,是由土壤表面首先冷却造成的,热量由下层向地表传递。
三、过渡型
壤上、下层温度的垂直分布分别具有日射型和辐射型的特征。一般出现于昼与夜(或冬与 夏)间的过渡时期。一天中有清晨过渡型和傍晚过渡型,一年中有春季过渡型和秋季过渡型。清晨过渡型和春季过渡型是辐射型向日射型转变,傍晚过渡型和秋季过渡型是日射型向辐射型转变。无论何种转变,都是从地面开始逐渐向较深的土层渗透的。
(一)土壤冻结
土壤温度达0 °C以下时,土壤中水分与潮湿土粒发生凝固或结冰,使土壤变得坚硬的现象称为土壤冻结。冻结后的土壤称为冻土。土壤水中含有盐类,必须在0°C以下才会结冰,土壤大孔隙中的水分在温度稍低于0℃时结冰,毛管中的水则在温度更低时结冰。所以土壤温度必须在0℃以下时土壤才冻结。影响土壤冻结深度的条件有积雪覆盖、植被状况、冬季天气条件、土壤湿度、土壤结构、地势等。
冬季严寒的地区土壤冻结深。积雪覆盖和植被可使土壤冻结较浅。湿度大的土壤较湿度小的土壤冻结较浅而且较晚。砂土较黏土冻结深。疏松的土壤较紧实的土壤冻结深。髙地较低地冻结深。
(二)土壤解冻
春季,地面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地表获得热量而增温,当温度上升到零度以上时,表层土壤开始融化,这种过程称为土壤解冻。土壤的解冻不单是从上向下一个方向进行,由于土壤深层的热量向上传导的结果,也使冻土从底部向上化冻,它们是双向的。土壤解冻过程随着春季温度的波动而变化,使土表出现时冻时化、冻融交替的情况,极易产生冻拔害。
(三)我国各地区土壤冻结的情况
我国冻土深度自北向南减小,东北地区冻土层可达3m以上;华北平原约1m以内;西北地区1m以上;长江流域及西南部分地区不超过5cm;长江流域以南很少有土壤冻结。东北北部、 内蒙古北部、青藏高原等地区冻结最早,越往南,冻结日期越迟后。依据我国的冻土资料分析,可粗略地认为日平均气温-3~-5°C为10cm土层开始冻结的温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