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的地质变迁

黄河流域的地质变迁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8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6726

标签:

摘要: 一、古黄河胚胎孕育期 在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早更新世(距今150万年~115万年),华北——塔里木古陆块上有着许多古湖盆,在当代黄河所在的区域内,自西而东有:共和、西宁、陇西、宁南、银川、河套、陕北、晋西、陇东、汾渭、洛阳、沁阳及华北等古湖盆。直到晚早更新世西部又...

一、古黄河胚胎孕育期

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早更新世(距今150万年~115万年),华北——塔里木古陆块上有着许多古湖盆,在当代黄河所在的区域内,自西而东有:共和、西宁、陇西、宁南、银川、河套、陕北、晋西、陇东、汾渭、洛阳、沁阳及华北等古湖盆。直到晚早更新世西部又增添了古扎陵、鄂陵湖和古若尔盖湖。由于西高东低梯形台地的形成,每个湖盆都是当地河流的归宿,今天的渤海,当时也是湖。这些湖盆水系互不联通,各自成为独立的内陆水系,拉加寺以下共和湖盆水系,刘家峡以下银川湖盆水系,由河曲以下一系列小型湖泊汇入的汾渭湖盆水系,以及华北湖盆水系。这些湖盆水系的形成与发展,孕育着黄河的诞生。

二、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本区地壳产生明显的差异性构造运动,湖盆之间的隆起带上升强烈,引起河流急剧下切,不仅使早期已具雏形的古河道继续加深增宽,而且区域性水文网络开始出现,某些地段由于水流强烈的溯源侵蚀逐步连通形成大河,有的湖盆萎缩,甚至被疏干涸。大体上在早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50万年间)阿尼玛卿山以东地区地壳出现大面积抬升,隆起段的河流负向侵蚀强烈,首先是共和湖和汾渭湖被拉开,湖泊渐次消亡,从龙羊峡至小浪底,所有的河谷地段普遍发育着最高一级阶地——第四级基座阶地,记下了古黄河的发育里程。

从晋陕、三门峡、孟津峡谷和兰州等宽谷地段古黄河及其支流发育的第三级基座阶地,共和盆地、汾渭盆地发育良好的三级阶地,以及陕北、陇东、宁南、陇西地区的(土掌)地和(土丈)地,都是发育在晚中更新世(距今50万年~10万年间),它的割切深度一般30~50米,最深达70米,说明这是古水文网的大发展时期。至此,除共和盆地以西和沁阳盆地以东仍为独立湖盆水系外,其余地段古黄河已相互沟通,古黄河流域中都已出现统一的古水文网系统,河道也基本定型。

综上所述,在长达105万年的中更新世,是黄河发育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即由多元的独立湖盆水系,逐步发展成为一条统一的古黄河的过渡时期。

三、海洋水系的形成

距今10万年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系流域内古水文网发育的历史性转折期。在此期间古水文网系统发育的特点是:大部分古湖盆已淤积消亡,少数存留的水域面积也大为缩小,如扎陵、鄂陵、若尔盖、临河、冀中及天津等古湖泊。此外,古冀中湖因泥沙淤积使湖区面积大为缩小,其东侧断隆上升,将古湖一分为二,位于北部者仍称冀中湖,展布于南部者称古长垣湖。今天津以东水域为海水所侵占,称为古渤海,古黄河经天津湖入海。古黄河中、上游段,不论干流或支流,普遍发育有第二级阶地,峡谷与宽谷段为基座型,只有东部裂谷盆地段为堆积型,且以上叠式为主。阶地的成因,除银川、临河两处为湖成外,其他均为河流阶地,说明当时河流的侵蚀比较强烈。各河段的沉积厚度很不一致,隆起段比较薄,一般不超过30米;盆地段较厚,自15~400米不等。由此可知,晚更新世时裂谷盆地下降幅度大,隆起上升幅度也很大。所以,高原古黄土沟谷切割非常厉害,并且形成完整的古沟道系统。

当古黄河贯通古湖盆入海后形成为海洋水系,海平面就成为全河统一的侵蚀基准面,河床纵剖面在海平面升降控制下进行调整,并向统一的均衡曲线方向发展。从此黄河河床进入统一的调整阶段。上升段的河流作用以负向侵蚀为主,而急剧下沉的裂谷段则大量淤积,产生削高填低的夷平过程。

在距今10000年至3000年的早、中全新世时期,河水上下贯通,古湖盆大都干涸、消亡,沟系发育迅猛,尤其是黄土高原,出现“千沟万壑”,是古黄河水系的大发展时期。随之土壤侵蚀严重,河水泥沙巨增。在此期间,古渤海曾两次西侵,而以中全新世入侵的范围为最大,西部边界大体达今运河附近,并在此地带留下古贝壳堤的遗迹。由于洪水泥沙增加和海平面升高,河水排泄受阻,因而造成远古洪荒时代,留下大禹治水的传说。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