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河口及河口区分段

中国的河口及河口区分段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1-17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6802

标签:

摘要: 河口定义 河口区分段定义 相关链接 河口定义 因不同学科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河口下定义,故对河口的定义有很多种,但目前引用较多的是两种:一种是苏联学者萨莫伊洛夫在1952年提出的定义:“河口系指河流与其受水体相结合的地段”。受水体可能是河流、湖泊、人工水...

河口定义

因不同学科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河口下定义,故对河口的定义有很多种,但目前引用较多的是两种:一种是苏联学者萨莫伊洛夫在1952年提出的定义:“河口系指河流与其受水体相结合的地段”。受水体可能是河流、湖泊、人工水库或海洋,因而根据受水体的不同,河口可分为支流河口、入湖河口、入库河口及入海河口等多种。人海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带,包括该河下游的河谷、毗连的沿海地带和海滨,上界到由潮汐或增水引起的水位变化影响消失的断面为止,下界到由河流泥沙造成的沿岸浅滩的外边界。另一种是美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河口海洋学家普理查德提出的定义:“河口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岸水体,它与外海有自由联系,此水体内的海水受到来自流域淡水某种程度的冲淡。”西方有关研究河口的学者大都采用普理查德的定义,中国有关书刊与论文大都采用萨莫伊洛夫的定义。

河口区分段定义

河口区分段与河口定义一样也有很多看法。萨莫伊洛夫根据河流情势与海洋情势的优势情况,将河口区分为河流近口段、河流河口段及口外海滨段。河流近口段系指平水期涨潮或增水所引起的水位升高影响所及的下游河段,上界到水位变化影响消失的断面为止,此段以河流情势为主。河流河口段与近口段的分界断面是:在有汊河时,三角洲上的干流在此开始分汊;在单汊或喇叭形河口,河床在此开始形成水下三角洲或水上沙洲,其下界是三角洲海边线,此段河流情势与海洋情势兼而有之,口外海滨是从河口段的海边线到由河流泥沙形成的沿岸浅滩的外边界,即三角洲前缘急坡为止,此段以海洋情势为主。国内有的学者根据水文状况和地貌形态将河口区分为三段:自潮区界至潮流界为近口段,自潮流界至口门为河口段,自口门至水下三角洲前缘为口外海滨。近口段的水流流向始终指向下游,径流作用占绝对优势,在口外海滨,河流因素渐趋消失,潮流与波浪起主导作用.河口段是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最剧烈的河段。

上述对河口区的定义范围及其分段的几种看法,各有其根据和特色,故被广为引用。沈焕庭对河口区的范围和分段进行了研究,认为萨氏定义的河口区范围对广泛分布的海岸平原河口而言过大,它几乎包括整个河流的下游;其中的河流近口段,虽受到由潮汐或增水引起的水位变化的影响,但影响程度甚微,其水文和河槽演变特性均属河流性质,故将河流近口段从河口区中划出而归属河流下游更为恰当,所以河口区的上界由潮区界下移到潮流界更为合理。普氏在定义河口时充分考虑了盐淡水混合在河口过程中的作用,而在潮流作用对河口过程的影响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由此定义而确定的河口湾的上界过分靠近口门。但普氏所提出的盐水入侵界确是一条重要界线,这条界线无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均具有重要意义,此界线内外的河口过程有重要差别,可将它作为近口段与河口段的分界线。

根据上述讨论,对河口区的定义、范围及其分段提出如下看法:河口区是河流与受水体相互作用的地区。人海河口是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地区,其中的有潮河口或潮汐河口其上界为潮流界,下界为河流泥沙向海扩散的主边界。根据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优势程度,可将人海河口的河口区分为3段:从潮流界至盐水人侵界为河口区的上段,此段以河流作用占优势;从盐水人侵界至涨落潮流优势转换界为河口区的中段,在此段河流作用与海洋作用势均力敌,互争雄长,是河口区中最复杂、最能体现河口本质属性的区段;从涨落潮流优势转换界至河流泥沙向海扩散形成的水下三角洲或浅滩的外边界为河口区的下段,此段以海洋作用占优势。盐水人侵发生在河口区的下段和中段。

河口区兼具河流的特性和海洋特性(风浪、潮流、潮汐、泥沙沿岸流动、水中含盐度),而且还具有特有的河口过程。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