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表1 大兴安岭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土壤 有机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 土壤深度 碳储量(kgC/m2) 草丛沼泽 灌丛沼泽 毛赤杨沼泽 白桦沼泽 落叶松沼泽 0-10 7.63(0.62)Aa 7.46(0.91)ABa 6.81(0.72)Ba 5....
表1 大兴安岭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土壤 有机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
土壤深度 | 碳储量(kgC/m2) | ||||
---|---|---|---|---|---|
草丛沼泽 | 灌丛沼泽 | 毛赤杨沼泽 | 白桦沼泽 | 落叶松沼泽 | |
0-10 | 7.63(0.62)Aa | 7.46(0.91)ABa | 6.81(0.72)Ba | 5.63(0.94)Ca | 6.30(0.39)Bca |
10-20 | 10.27(1.73)Ab | 10.13(1.71)Ab | 8.73(0.89)Bb | 6.38(1.54)Ca | 7.84(1.51)Bb |
20-30 | 9.62(1.52)Aab | 9.12(1.69)ABb | 7.59(1.40)Ba | 3.84(2.15)Cb | 5.02(2.20)Ca |
30-40 | 8.98(4.24)Aab | 4.96(1.01)Bc | 4.66(0.57)Bc | 2.28(2.39)Cbc | 3.37(1.70)BCc |
40-50 | 1.78(0.72)Ac | 1.39(0.34)ABd | 1.24(0.44)ABd | 1.08(0.77)Bc | 1.20(0.89)Abd |
合计 | 38.28(4.86)A | 33.06(3.19)B | 29.03(1.68)C | 19.21(6.17)D | 23.73(4.02)E |
其中: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湿地类型土壤碳储量差异显著(P<0.05),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土壤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差异显著(P<0.05)
由表1可以得到,大兴安岭5 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的土壤碳储量 存在显著差异性。沿沼泽至森林方向过渡带环境梯度依次分布 的草丛沼泽、灌丛沼泽、毛赤杨沼泽、白桦沼泽、落叶松沼泽的土壤碳储量分布在( 19.21±6.17)- ( 38.28±4.86) kgC /m2,灌丛沼泽和3 种森林沼泽的土壤碳储量分别较草丛沼泽降低了 13.6%和24.2%—49.8%,且5 种天然沼泽湿地类型之间 在土壤碳储量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异性( P<0.05) 。
因此,大兴安岭天然沼泽湿地土壤碳储量沿过渡带环境 梯度呈现出递减趋势。进一步分析得到5 种天然沼泽湿地 土壤碳储量的分布格局也存在差异性。在垂直分布上,草丛沼泽可分 为0-40cm 高碳储量层( 19.9%-26.8%) 和40-50cm 低碳储量层(4.7%) 2 个土壤层; 灌丛沼泽、毛赤杨沼 泽、落叶松沼泽、白桦沼泽均可分为0-30cm 高碳储量层(20.0%-33.2%) 、30-40cm 中碳储量层 (11.9%-16.1%) 和40-50cm 低碳储量层(4.2%-5.6%) 3 个土壤层,且呈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的 分布规律性。可见,草丛沼泽以0—40cm 土壤层占绝对优势地位(95.3%),灌丛沼泽和森林沼泽则以0- 30cm 土壤层占优势地位(79.7%-82.5%)。在水平分布上,草丛沼泽在0-40cm 各土壤层中碳储量均显著 高于 3种森林沼泽相应的土壤层(12.0%-293.9%,P<0.05) ,仅在30-40cm土壤层显著高于灌丛沼泽 (81.1%,P<0.05); 灌丛沼泽分别在10-20cm、0-40cm 和10-30cm 土壤层显著高于 毛赤杨沼泽、白桦沼泽 和落叶松沼泽(16.0%、32.5-137.5%、29.2%-81.7%,P<0.05) ; 毛赤杨沼泽分别在在0-40cm、20-30cm 土壤层显著高于白桦沼泽和落叶松沼泽(21.0%-104.4%、51.2%,P<0.05) ; 落叶松沼泽仅在10-20cm 土壤层显著高于 白桦沼泽(22.9%,P<0.05) 。这说明各沼泽类型在0-40cm 各土壤层中碳储量分布的差异性 是导致其土壤碳储量沿过渡带 环境梯度呈现递减型分布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