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水文条件是独特的。而水位与水文波动是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循环转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原因如下:水位增高以及土壤含水量增加能够降低氧化还原电位与溶解氧浓度,并能改变微生物种类与活性,影响着对动植物残体的物理化学分解与微生物消耗利用作用。 三江平原沼...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水文条件是独特的。而水位与水文波动是湿地土壤中有机碳循环转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原因如下:水位增高以及土壤含水量增加能够降低氧化还原电位与溶解氧浓度,并能改变微生物种类与活性,影响着对动植物残体的物理化学分解与微生物消耗利用作用。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湿地冷湿效应随水深增加而增加,低温与厌氧特征限制了微生物对活性有机质的分解利用,最终促进了土壤中有机碳积累。在不同土壤碳组分中,土壤轻组态有机碳(LFOC)与微生物量碳(MBC)被认为是土壤中重要的活性碳组分。土壤LFOC是指土壤密度组分中比重小于1.6g/cm3 的部分,主要包括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植物残体、小的动物和微生 物,其含量组成主要取决于有机物的输入和分解,与重组有机碳相比具有较高的分解速率,对土壤碳储量变化与其他有机碳组分相比较为敏感。草地土壤中LFOC含量占比例为25%,农田土壤中LFOC 占10%~20%左右,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表层土壤LFOC含量可达70%以上。
相关研究表明,三江平原泥炭沼泽与腐殖质沼泽储碳层上部的土壤中LFOC含量占总有机碳的70%,小叶章沼泽湿地土壤中LFOC含量占总有机碳的30%以上。学者Yang提出干湿交替的环境土壤LFOC含量最高。
文章摘自《不同水分条件沼泽湿地土壤轻组有机碳与微生物活性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