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夏季风的进退 夏季风的进退 19M年,涂长望与黄仕松率先研究了夏季风的进退,用20°湿球位温(WPT)表征热带海洋气团的前沿,并据此研究夏季风的进退。4月之前大陆20°WPT在25°N以南,4月1〜5日20°WPT到达大陆南岸及云南高原。此后热带海洋气...
夏季风的进退
19M年,涂长望与黄仕松率先研究了夏季风的进退,用20°湿球位温(WPT)表征热带海洋气团的前沿,并据此研究夏季风的进退。4月之前大陆20°WPT在25°N以南,4月1〜5日20°WPT到达大陆南岸及云南高原。此后热带海洋气团在华南盛行。5月11〜15日20°WPT到达长江中游,6月1〜5日越过长江,继续往北向黄河推进。20°WPT在6月中旬从长江跳跃到黄河。7月夏季风控制了整个中国东部(>100°E)。夏季风最北可达中蒙边界。9月初20°WPT开始南撤,9月从黄河以北退到长江流域,10月初到达华南,10月底完全退出大陆。夏季风北进从4月初到8月中用了4个多月。但是,南撤过程从8月中到10月底只用了两个多月,就完成了。
高由禧(1962)指出,中国东部雨带的季节变化与夏季风活动有密切关系。5月中旬到6月初雨带停滞在华南,6月中旬突然北跳到长江,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然后又突然北跳到华北,持续到8月中旬。这个时间落后于涂长望与黄仕松的夏季风进退时间,这是因为后者研究的是季风前沿,而高由禧等研究的是季风盛行。
Tao和Chen(1987)指出东亚夏季风环流从5月到7月有3次突变。5月中旬南海季风爆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突然北跳到20°N以北。6月中旬对流层上层南亚高压建立,对流层中层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髙压突然跳过25°N,长江流域梅雨开始。7月中旬梅雨结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跳过30°N,华北雨季开始。
林之光(1987)用1951〜1980年657个站的10天降水量资料定量地研究了雨带和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关系,按每年36个旬来估算,平均每个旬的降水量应该在2.7%〜8%之间,高于此值说明降水量较大,达到5%以上时一般反映雨带的停滞。8月中旬到9月上旬雨带南撤,不如北进时稳定(表1)。
表1夏季雨带的季节性移动
时间 |
雨带位置 |
10天雨量 |
副热带髙压纬度 |
5月中旬〜6月上旬 |
华南 |
6%〜8% |
16.5°N |
6月中旬〜7月上旬 |
长江、淮河 |
10%〜11% |
23.5°N |
7月中旬〜8月上旬 |
华北 |
10%〜12% |
26.0。〜28.0oN |
8月中旬〜9月上旬 |
|
4%〜5% |
24.0°N |
19%年郭其蕴和叶瑾琳用EOF分析研究了1951〜1993年中国东部(110°〜120°E)3〜11月绎度-月降水量剖面。EOF1反映了雨带的季节性变化。EOF:解释总方差的86.5%说明雨带季节性进程的稳定性。但是时间系数有±15%的变化,说明有的年降水多,有的年降水少,但是大体都保持类似的季节性时空变化。EOF2表示6〜7月与在此之前的5月及其后的8〜9月降水异常符号不同。这说明有的年6〜7月多雨,其他月份少雨,或者6〜7月少雨,其他月份多雨。EOF3,EOF4分别反映降水集中长江或淮河的情况。这些EOF反映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季节进程的复杂性,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地区夏季旱涝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