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南段东麓对城镇的影响

太行山南段东麓对城镇的影响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780

标签:

摘要: 沿太行山东麓的南北大道由于地势较高,除了与某些发源于山区而东流的河流交叉的地点容易受到洪水泛滥之外,一般不易受黄河为主的水患威胁,故而这条传统交通干线的使用一直比较稳定。当公元10世纪初,全国政治中心从陕、洛移向华北平原腹心以后,这条大道依然使用频繁,只是受政...

沿太行山东麓的南北大道由于地势较高,除了与某些发源于山区而东流的河流交叉的地点容易受到洪水泛滥之外,一般不易受黄河为主的水患威胁,故而这条传统交通干线的使用一直比较稳定。当公元10世纪初,全国政治中心从陕、洛移向华北平原腹心以后,这条大道依然使用频繁,只是受政治因素影响,南北两端有一些变化。

人们不再把洛阳北面的河阳三城一孟津作为去首都的主要渡河点,因为如果由相州(今安阳市)南下开封,绕行孟津要增加“五宿顿”,费时五天。孟津只作为由河东路(今山西省境)南下去东京开封府的最佳渡河点,这可以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二月二十日诏拨三十万贯内藏库钱给河东路,差船至河阳措置转送一事证明®。而由相州南下京师开封的黄河津渡则选在滑州与黎阳县之间,这里早就有白马津,但唐代白马津的地位不如孟津高,入宋以后白马津的地位因南北交通干线渡河点的转移而上升。特别是神宗熙宁十年因宋辽驿路被黄河决流阻碍,诏渡河地点从澶州德胜津西徙滑州白马津之后,自相州一汤阴一黎阳一滑州一韦城一长垣至开封的这条道路成为首都与河北之间最主要的交通联系。北宋政府在这里先后修筑了四座黄河浮桥:滑州桥,滑州城北,元丰四年(1081)十一月建;黎阳桥,滑州黄河北岸,崇宁五年(1106)2月建;圣功桥(荣光桥),滑州西北汶子山与大还山之间,政和五年(1115)六月建;天成桥,浚州大还山至居山之间,政和五年六月建成唐宋时代黄河干流上的津渡点有几十个,但架设河桥的地点屈指可数,只有在官道经过的地点才有可能架桥,这些桥皆由国工修之,其余津渡无梁,概由所在州县给船人,量其大小难易以定其差等。在华北平原黄河下游河段,唐代只孟津架有河阳浮桥,北宋除河阳桥之外,滑州、澶州皆有桥,反映北宋驿道渡河点的发展变化。

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南端渡河点的变换对道路沿线城镇地位升降有一定影响。第一,由于卫州(今汲县)至怀州(今沁阳县)一段驿路不再作为南下渡河的必经之路,行旅减少,沿线城市等级下降:第二,由于熙宁十年以前宋辽驿道一直由澶州德胜桥过黄河走平原中央地带,澶州地位比滑州高。再者,黄河于庆历八年(1048)澶州商胡决口之前,澶州河段比滑、卫河段相对稳定。故滑州尽管也是南北交通要冲,而地位却次之,熙宁五年(1072)还曾一度裁废,并隶开封府,原因就在于滑州“自天禧河决后,市肆寂寥,地上沙薄,河上差科频数,民力凋敝”。但是当澶州河段于北宋中后期愈来愈不稳定,宋辽使节改走滑州渡河以后,滑州地位明显回升,元丰五年(1082)复州,元祐元年(1086)还旧节度。位于滑州黄河对岸的安利军也由县级升为州,还有岁铸钱二万五千缗的冶铸业,是西北边防人粟给交引的地点。

第三,本来从卫州(今汲县)东南的延津(灵昌津)也是可以渡河的,过河即人滑州去开封的大路,灵昌县(五代改“灵河”,今滑县西南)、卫县(今淇县卫贤镇)一南一北,皆为控制此津渡而设,可是因为10世纪以来延津上下河堤屡决屡溃,由此渡河已为不宁之途,所以作为黄河津渡的地位只好第四,北宋后期滑州浮桥多次被河水涨坏,每年修整所费功物料数以万计,延误宋辽使臣,上烦朝廷。北宋政府为安全之见,诏令宋辽使节于滑州河桥不便通行时,宁可绕行孟津,经郑州赴开封。并诏河阳桥畔、温县、汜水县创设宿顿馆驿,沿途一度被降为镇的新乡、修武又恢复县的建置。

由此看来,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南端城镇地位的升降总是受到黄河津渡地点的选择和南北交通干线变化的左右。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