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高压的形成和东西振荡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南亚高压的形成和东西振荡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2271

标签:

摘要: 南亚高压的形成和东西振荡 南亚高压的形成和东西振荡 夏季,在南亚地区上空的对流层高层(l00hPa附近)存在一个庞大的高压系统,它就是通常所说的南亚高压,也有称青藏高压和亚洲季风高压的。南亚高压在lOOhPa附近最强,它是夏季lOOhPa高度上除极涡以...

南亚高压的形成和东西振荡

夏季,在南亚地区上空的对流层高层(l00hPa附近)存在一个庞大的高压系统,它就是通常所说的南亚高压,也有称青藏高压和亚洲季风高压的。南亚高压在lOOhPa附近最强,它是夏季lOOhPa高度上除极涡以外最强大、最稳定的系统。给出了1958〜1997年40年平均的7月lOOhPa高度场分布,可见,夏季7月北半球中低纬度是一个两波超常波系统,超常波脊位于两个大陆上空,超长波槽位于两个大洋上空。其中位于亚洲南部青藏高原上空的南亚高压单体范围大,从30°W〜180°E跨越了地球的一半,覆盖了整个亚洲大陆。

对于南亚高压形成和维持的原因,不同的研究表明了不同的观点。南亚高压的形成是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结果。流体力学模拟试验给出了热力和动力上的解释。通过研究青藏高原夏季的加热作用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南亚高压的形成和维持,主要在于耸立在对流层中部的高原加热作用。当高原表面加热到一定程度,就产生对流,高原表面上的热量主要通过中、小尺度的对流系统输送给大气,这种加热作用使中、下层产生巨大的辐合,高空产生巨大的辐散,因而促使青藏高原高空形成高压,中低空形成热低压。通过转盘实验对南亚高压的移动进行了模拟,指出南亚髙压有两种移动方式:一是完全没有外界影响下它自身可以东西摆动,但这种自身的移动路径很小,高压中心不能够移出加热的高原;二是外界环流影响下的移动,大范围的移动只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所以他们认为南亚高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热力的,而它大范围的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动力。单纯从海陆温差效应来说,南亚高压的形成应当与大尺度的海陆分布有关,这可以说明南亚高压的季节变化,但不能解释中短期的变化。

夏季南亚高压形状和中心位置是变化的,在每日的lOOhPa天气图上,南亚高压常分裂为两个主要中心,分别在l00°E以东和80°E附近。人们根据南亚高压主要中心的位置和强度将南亚高压分为西部型、东部型和带状型,如图2所示。西部型的特点是:主要高压中心位于8C°E附近,西风槽在90°〜130°E之间。东部型的特点是:主要高压中心位于100°E以东,西风槽在70°〜90°E之间。带状型的特点是:髙压外形呈带状,有两个以上不强的中心,不太稳定,西风带无大槽。以上三种类型中,东、西部型比较多见,带状型为这两类的过渡型,维持时间短。南亚高压的东部型和西部型,一般半个月左右转换一次,这种转换称为南亚高压的“东西振荡”。

有关南亚高压东西振荡过程的机制问题是一个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一般认为与三个因子有关,①西风带系统的影响:当南亚高压北侧的西风带长波发生调整时,南亚高压出现东西振荡,研究表明,当上游地中海槽不稳定发展时,或西风带有一个低槽出现在高原上空时,南亚高压从西部型转为东部型。②热带系统的影响:南亚高压常常从东风风速加大的地区移向东风带风速减弱的地区。热带地区对流层低层(700hPa)赤道缓冲带北上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合并时,南亚高压往往由东部型转为西部型。③加热场的影响:南亚高压的形成与高原的加热作用密切相关,热力作用是南亚高压形成的主要过程。高压的东西振荡是为了响应加热的分布,在梅雨期,江淮流域上空积累的潜热量超过高原上的总热量时,南亚髙压中心向东移动,梅雨结束后,雨带北移,我国东部潜热量减小,当高原的热量超过东部地区时,高压中心向西移动,这样就形成了一次东西振荡过程。南亚高压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在副热带,但它与上节介绍的副热带高压有很大的不同,南亚高压在对流层高层强度最强,在对流层的中低层,往往表现为一个热低压,从地表到l00hPa—般为上升运动,其控制的地区多对流性天气,南亚高压的形成以热力作用为主。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在对流层的中低层最强,高压区内盛行下沉气流,其控制的地区天气晴好,副热带高压的形成以动力作用为主。

利用40年月平均气候资料,从气候意义上,系统地分析了南亚高压季节变化特征,结果指出,与南亚高压脊线的南北位移相比,高压中心的东西向移动范围大并有突变性,具有更鲜明的季节变化特征。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