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沼泽的基本水文特性

我国沼泽的基本水文特性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4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621

标签:

摘要: 沼泽的基本水文特性 相关链接 沼泽的基本水文特性 有关沼泽草根层、泥炭层的透水性试验可以说明沼泽一般性水文特征,也是沼泽自然形成与发育以及其特征显现的基本水文条件。其总体特点是:水分在沼泽系统内扩散渗流,仅个别小景观内可能为表面流;沼泽区内水分很难区分...

沼泽的基本水文特性

有关沼泽草根层、泥炭层的透水性试验可以说明沼泽一般性水文特征,也是沼泽自然形成与发育以及其特征显现的基本水文条件。其总体特点是:水分在沼泽系统内扩散渗流,仅个别小景观内可能为表面流;沼泽区内水分很难区分表面流和地下漫流,通常构成一个总的水流,拥有统一的自由水面,用自由水面比降来确定;在积水的沼泽地区,潜水面的比降实际等于沼泽表面的坡度;积水泥炭沼泽层可分为作用层和惰性层,作用层具有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明显、透水性高(通常比惰性层的透水性高千万倍)、导水系数大、交替性变化的氧化与还原环境、耗氧菌多、富含活的植物根系等特点;惰性层具有含水量变化小、透水性明显小于作用层、以还原环境为主、厌氧菌多、富含植物残体等特点。沼泽的基本水文现象,诸如水流类型、漫流速度、水位变化、蒸发强度、系统水量交换大小,均是由作用层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化学特性确定的。

持久性积水和季节性积水是沼泽发育的重要过程,其积水的形成过程服从H.H.宾德曼的上层滞水理论:在岩性具有层状构造的地区,当上层透水性大于下层时,可用非稳定渗透理论来说明上层滞水和地表积水的形成过程,方程如下:其中:W为人渗率;m为下层隔水层厚度为上层渗透系数;K2为下层渗透系数;K1为上层厚度或水位在上层中的高度。

从公式中可看出,当撕二^时,即入渗率等于上层的渗透系数时,上层滞水水位可无限升高并形成地表积水;当W=K2时,&=0,即人渗率等于下层的渗透系数时,无法形成上层滞水和地表积水;当込时,为正值,也为正值,也可形成上层滞水,甚至出现地表积水。一般而言,沼泽上层和下层土壤渗透系数的差异非常明显,满足々条件,有利于沼泽地表积水的形成。三江平原沼泽的地表积水即为这种情况。

按积水存在的时间,地表积水可分为常年性积水型、季节性积水与土壤常年过湿型、季节性积水与土壤季节性过湿型等类型。常年积水型多见于地下水和洪水泛滥补给的低河漫滩和较深洼地的沼泽,主要生长毛苔草、漂筏苔草、灰脉苔草和芦苇,积水深度一般在5〜50cm,除高水位时期线形洼地中部沼泽水有极微弱的流动之外,多处于停滞状态。季节性积水型多见于河漫滩较高的部位和阶地上各种洼地边缘,主要是洪水泛滥、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补给。如常年土壤过湿,一般为沼泽;如季节性土壤过湿或积水,多为沼泽化草甸。

水文网状况与沼泽类型及发育阶段有关。由灰脉苔草、乌拉苔草等密丛型沼泽植物所组成的沼泽,发育有团块状草丘,这些草丘的高度为20〜70cm,直径20〜30cm,没有明显的排列规律,沼泽积水存在于丘间洼地之中,干季水流停滞或积水消失,汛期可产生丘间水流,水文网形态为网络状。其余类型的沼泽,如毛苔革、漂筏苔草、芦苇沼泽等,无草丘,表面平坦,为片状薄层积水。沼泽的地表积水与沼泽地区的河流、小溪、湖泊等水体经常联系组合在一起,从而构成多种多样的水文网体系,如片状、网络状水体—线形洼地4湖泊,片状、网络状水体4线形洼地—河流,片状、网络状水体—湖泊,片状、网络状水体—河流。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