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宋朝的测绘制图的发展

唐朝和宋朝的测绘制图的发展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8555

标签:

摘要: 魏晋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代,魏晋南北朝测绘制图技术的传承和制图理论的确立,为唐宋测绘制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贾耽与《海内华夷图》。贾耽在唐顺宗时担任宰相,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他自幼喜好地理,熟悉边疆风土,勤于收集有关资料,用裴秀的制图法,在55岁时组织画工绘制《海...

魏晋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代,魏晋南北朝测绘制图技术的传承和制图理论的确立,为唐宋测绘制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贾耽与《海内华夷图》。贾耽在唐顺宗时担任宰相,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他自幼喜好地理,熟悉边疆风土,勤于收集有关资料,用裴秀的制图法,在55岁时组织画工绘制《海内华夷图》,用了17年时间完成了这个巨幅唐代中国全图。这是裴秀之后我国又一伟大的地图作品,在中国和世界制图史上有重要意义。《海内华夷图》采用古今对照,双色绘画。此图一是注重外表部分,虽是采访材料但注重实际,修正了不少错误。二是注重历史地理的考证,古今地名分別用不颜色绘注,开创了我国沿革地图的先例。全图幅面约为10平方丈,可见T秤之浩大和唐时制图的规模。此图虽失传,但其缩写本《华夷图》却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卜月刻于石碑上,保存至今;碑约为3.42尺见方,方位为上北下南,现存于西安碑林,

将地图刻在石碑匕有利于保存和流传。在唐宋时代刻立图碑已不少见,一直保存至今的也不乏十分珍贵之物,除上面已介绍的《华夷图》外,还有《禹迹图》、《江平图》、《地理图》等。

禹迹图》被刻在《华夷图》同一石碑的另一面。图上刻有方格,图稿完成于庆历(1048年),匕例尺较大,每方折百里,横70方,竖73方,共计5110方,着重水系的表现。它是目前看到最早的画有方格、带着数字基础的全国性地图。

平江就是现在的苏州,《平江图》是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郡守李寿朋主持刻绘在一块石碑上的,现存苏州博物馆。《平江图》以建筑平面与简练的立面形象相结合的手法,精确地描绘了城市的结构、布局和附属建筑物,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幅古城市规划图。

《地理图》为南宋黄裳所绘,于南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上石。现存于苏州文庙,图碑髙6尺7分,上宽3尺1寸5分,下宽3尺2寸5分。图上山脉采用传统的写景法,山上还绘有森林符号、海岸线和大河轮廓。所有的州名、山名,都加上长方形框,所有山水皆有椭圆形圈,以示醒目。

最早的子午线测量。僧一行,本名张遂,从小刻苦努力,青年时已成为学识渊博之人,因曾出家当和尚,取名一行。唐玄宗继位后,任天文顾问,受命主持修订新历法。他和天文仪器制造家梁文瓒制成浑天铜仪和黄道游仪。开元十二年(724年),张遂与南宫说等人在河南滑县开封上蔡一带的平地上,以水准墨进行我国最早的子午线测量,在天文测量上取得巨大成就,著名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这是科学史上的划时代创举。他比阿拉伯天文学家于814年进行的子午线测量早了90年。

沈括带来地图测绘的飞跃。沈括(1031~1095年),宋代杭州钱塘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博学多闻,天文地理、测绘、律历、物理无所不通,著作有40多种,所撰《梦溪笔谈》内容丰富,对科学技术阐述尤多。唐宋时期是测绘制图的辉煌时期,地图数量不少,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形式的需要,对图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髙。熙宁六年(1073年)由集贤院校理赵彦若主持重编《十八路图》,沈括认为还不够精确、详细,又测绘了《守令图》,州、县之间的相对位置,根据裴秀“制图大法”的要求,将“道里”换算成直线距离,方位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24个,这是地图测绘的飞跃。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