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资源遥感方面的研究成果(一)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资源遥感方面的研究成果(一)


发布日期: 2016-10-31 更新日期: 2016-10-31 编辑:jiping 浏览次数: 4474

标签:

摘要: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建所之初到现在,资源遥感应用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这里先介绍第一部分。 (1)遥感技术在沼泽及荒地资源考察中的应用研究。1979至1980年开展完成。研究内容包括:对沼泽荒地的地物光谱测试,图像处理,解译标志建立...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建所之初到现在,资源遥感应用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这里先介绍第一部分。

(1)遥感技术在沼泽及荒地资源考察中的应用研究。1979至1980年开展完成。研究内容包括:对沼泽荒地的地物光谱测试,图像处理,解译标志建立,土地覆盖类型划分,土地利用现状遥感分析,专题解译图与影像图的编制,土地资源及利用动态研究等。首先于1979年秋利用MSS卫片对三江平原沼泽及沼泽化荒地进行解译,编制出。1:50万解译图。其次于1980年5—6月对三江平原建三江六个国营农场的沼泽荒地及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遥感应用研究。应用1975、1978两个年份MSS卫片分别解译成图,对比分析了土地利用特点。在完成此项研究任务基础上,撰写和发表数篇研究论文。

(2)黑龙江省宝清县土地利用现状与地貌类型遥感应用研究。于1981至1982年开展工作,课题负责人刘兴汉。完 成1:20万宝清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地貌图及说明书,同时还完成宝清县东升、建平公社(乡)土地利用现状影像图。

(3) “三江平原区域农业自然资源遥感复查及其综合治理若干建议”是国家“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主持,组织院内外20多单位参加联合攻关,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江平原各项自然资源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综合治理的若干建议。我所项目负责人刘哲明、刘兴土。项目起止时间为1983至1985年。与遥感室有关的课题有“三江平原土地资源遥感复查”,专题负责人赵华昌、刘兴土。“三江平原芦苇资源遥感调查”专题负责人韩顺正、华润葵。“三江平原地区1981年洪涝水清遥感调查”专题负责人华润葵、王存昌。“三江平原土地资源遥感调查” 专题负责人张养贞、刘兴汉。

课题利用1983、1984年MSS、TM卫片,典型地区应用CCT磁带进行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用假彩色合成图像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类型、芦苇、洪水、土地资源等进行解译复查。研究成果包括1:20万三江平原地区有关图件及其说明书。1985年12月通过院级鉴定,认为“该项目全面应用遥感新技术,填补了某些资源图件和数字的空白”,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江平原地区农业自然资源遥感复查及其综合治理若干建议”项目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遥感室获奖成员有赵华昌等。通过这项研究撰写和发表一批论文,如赵华昌、刘兴汉“土地利用的遥感分析与制图”,刘兴汉、赵华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张养贞、华仁葵、李玉勤“陆地卫星影像在沼泽调查中的应用”等。

(4)新疆博斯腾湖芦苇资源遥感调查。1981年开始至1982年结束。此项任务来源于轻工业部,目的是查清博斯腾湖区自然条件与芦苇资源,为利用开发提供依据。课题负责 人为韩顺正,遥感室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有华仁葵、李玉勤。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自然条件、资源面积和数量,利用历史与现状以及芦苇生长趋势预测等。通过考察与分析,完成 1:3万“博斯腾湖地区彩红外镶嵌图”、1:5万“博斯腾湖芦苇资_源分布解译图”,求得芦苇蕴藏量为316万吨,生长量229万吨。1982年9月通过轻工业部鉴定,鉴定认为“应用新技术,短时间内克服各种困难,加速了考察进程,提高了成果精度,数据可信,可供生产部门作为建厂和设计的依据。对生态条件、演化趋势分析比较正确,为今后利用、治理提出的许多建议有参考价值。在定量研究方面达国内先进水平”。鉴定后,轻工业部据此成果决定投资2亿元建设新疆库尔勒造纸厂,第一期工程完成后年生产纸浆7.5万吨。此顶成果并于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遥感室获奖人员华润葵。结合本次考察研究,华仁葵、李玉勤撰写并发表“博斯腾湖芦苇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论文。

(5)辽河三角洲中南部芦苇资源遥感调查。受辽宁省芦苇公司委托.由我所遥感室承担,课题负责人为华润葵、李玉勤。1986年12月至1987年7月开展此项研究。应用TM卫星遥感技术,对东郭、羊圈子、大有、赵圈河、辽滨等五个苇场,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进行考察。取得了芦苇资源的有关数据,编制了1:25万苇场分布图,提出开发芦苇资源的发展目标等。据遥感调查,本区芦苇资源开发潜力很大。除苇田外,还有沼泽、草甸、退海滩涂384万亩,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本项研究于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完成人员有李玉勤、华仁葵、李刚、王祁春、薄卫群等。

(6)应用TM图像研究东北区农业自然条件应用模式与效果。系1986至198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刘兴汉。本研究是在东北三个典型实验区内,从农业自然条件 方面作丁几种遥感应用模式分析试验。主要包括:

  • ①地学编码数据与遥感信息复合研究;
  • ②遥感图像处理与专题信息提取研究;
  • ③农业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动态模式研究;
  • ④影像地图的编制试验。

本项研究通过地学分析一光学图像处理一计算机图像处理一交叉分析等试验,取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适合本地区的遥感应用模式,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本项研究1992年获中国科学长春分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主要完成人员有赵华昌、华仁葵、李刚、王野乔、刘兴汉、张养贞、薄立群、孙佰达、张柏、李玉勤、万恩璞等。

(7)“三北”防护林综合遥感调查。此课题为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由中国林业森林调查与计算技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所主持,36个单位参加,开展了“公共实验区(河北省平泉县)遥感综合调查”,我所遥感室刘兴汉、张柏、孙伯达参加此项研究工作。1986年开展遥感调查与分析,完成“公共实验区系列围”、“公共实验区土地资源评价遥感调查报告”、l:50万“TM信息源在公共实验区的应用评价”以及1 13万“彩红外信息源在公共实验区的应用评价报告”等.结合研究还参与论著的编写和论文的撰写发表。该项成果获1989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所完成人员有刘兴汉。

其次,开展了东北平原农田林网区遥感综合调查研究,由林业部规划设计院和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所主持,辽吉黑三省有关单位参加。其中子课题之一的“吉林省农安县(典型县)土地资源利用遥感调查与评价”由我所主持,辽宁省林业勘测设计院、黑龙江省农科院遥感中心参加。课题负责人为刘兴汉、张养贞。1987至1988年进行野外调查与室内解译编图工作。利用TM图像及有关资料,调查了农安县防护林网区土地利用现状,并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

完成成果有1:10万比例尺“农安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资源评价图”和研究报告。参加了东北平原农田林网区遥感调查专题,运用遥感技术对东北平原39个县138 500平方公里的林业和土地利用进行调查分析,于1988至1990年完成,取得科学数据和系列图件,该项目我所负责人为刘兴汉、张养贞。研究成果1991年通过鉴定,认为课题研究方法先进,应用信息新,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信息处理、动态监测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并于1991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我所获奖主要完成人员有刘兴汉、张养贞。

(8)黑龙江砂金遥感调查。中国科学院“重中之重”项目。于1987年至1992年开展完成,项目负责人张爱新。黑龙江地区是中外闻名的砂金产地,但这里森林茂密、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常规找矿遇到很大困难。因此本项研究采用区域地质地貌勘察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找矿方法,效果显著。在砂金遥感调查中,主要选择MSS、TM两种航天遥感信息源,并对重矿区进行航空遥感实验,对遥感信息进行提取和增强处理,制成大、中比例尺的遥感图像。

根据砂金找矿研究实践,解译和编制了砂金遥感综合信息系统系列图,为黑龙江砂金成矿区域预测、靶区预测、砂金储量预测等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研究成果经鉴定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某些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于1990年获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9)东北西部(乾安地区)土地景观动态研究。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于1988至1992年开展完成,课题负责人刘兴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应用新一代卫星图像TM—119—29,对乾安地区土地景观进行5个年代的动态解译、制图和叠加对比,建立了动态研究模式和方法,不仅对各类土地景观动态分布进行解译和制图,而且还进行了相邻两年变化率的测算。成果直观,使用性强,对遥感信息和非遥感信息复合应用,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项研究于1995年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主要完成人员有刘兴汉、李玉勤、张柏、孙百达、吴卫宁、王野乔等。

(10)“图们江地区土地资源的遥感调查”。本项研究系中国科学院区域发展前期研究中的第二期区域开发前期研究项目“图们江地区资源开发、建设布局与环境整治研究”的课题之一。负责人何岩、张养贞。调查中采用最新的TM卫片和磁带,有1994年7月的115~30和1I 5—31两景卫片和磁带。ccT磁带是应用ERDAS软件在SUN工作站上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应用最大似然法对图像进行分类并将分类好的图像赋色;计算每个土地利用类型的像元数,据此统计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编制1:10万图们江地区土地利用图。根据遥感调查获得的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大比例尺土地利用遥感解译图。在图们江地区研究中尚属首次。1997年7月中国科学院组织专家委员会对该项目进行验收,验收意见认为该项目首次比较系统地开展了该区自然资源开发潜力与保证程度的研究。并与于1998年5月进行了信函鉴定,鉴定认为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发表论文两篇,参编专著一本。

(11)“东北地区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系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分析与遥感技术前沿研究”的子课题,课题编号(KY-85-13-06),与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共同主持,我所负责人易富科、万恩璞。该课题应用不同时期的卫星影像资料进行目视解译,编制图件,数据输入,计算各资源类型的面积数据,为研究我国资源环境的动态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本项目于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奖人易富科。并参编“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一书。

(12) “德惠市县级资源环境动态监测技术系统示范工程”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土资源环境遥感时空信息分析与数字地球相关理论技术研究”中的一项专题,课题起止时间为1996年至2000年,主持人为万恩璞,课题参加人员十余人,经费额度20万。此项课题包括土地详查空间数据库建立、土地变更靶区的遥感探测、土地变更图斑信息的GPS地面采集等三项内容,目标是为东北地区大比例尺土地详查空间数据变更提供有效技术体系。经过近四年的工作,圆满完成课题规定的技术指标,同时提出了基于遥感探测的整体图斑变更的属性修改与部分图斑变化的GPS采集相结合的技术方法。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