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

中国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1-07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1787

标签:

摘要: (一)重振儒术 自东汉后期至魏晋南北朝,社会动乱,儒学地位下降,佛教、道教日益兴盛。到隋文帝即位后,认识到三教皆可利用,要论教化百姓,养育人才,则非崇儒兴学不可。 唐高祖李渊在开国之初,就“颇好儒臣”。为了提高儒学的地位,在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

(一)重振儒术

自东汉后期至魏晋南北朝,社会动乱,儒学地位下降,佛教、道教日益兴盛。到隋文帝即位后,认识到三教皆可利用,要论教化百姓,养育人才,则非崇儒兴学不可。

唐高祖李渊在开国之初,就“颇好儒臣”。为了提高儒学的地位,在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公元624年颁《兴学敕》,要求“敦本息末,崇尚儒宗”。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崇儒,登基前就在王府内设立文学馆,召集房玄龄、魏征等十八名儒为学士。贞观元年下令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贞观四年诏令各州县学皆立孔子庙。贞观十四年,诏令孔颖达会同诸儒撰写《五经正义》,颁行天下。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由官方颁布的经学权威著述,成为全国官学的统一教材,每年的明经科考试也以此为标准。唐以后诸帝也基本上都是尊崇儒术的。

(二)兼融佛道

隋唐崇尚儒术,但在重儒的同时,还提倡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都是宗教,都主张与世无争,积德行善,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特别是佛教和道教在生死观上都有一套理论,如佛教宣传 “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以求得死后超生。道教研究养生之道,修炼长生不老之术。这些对封建帝王直至平民百姓都有极大的诱惑力。整个唐代,儒、佛、道三教虽间有此消彼长的矛盾,但总的来说,在政治上还是儒术居于主导地位,而佛教和道教只是作为信仰和精神寄托。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