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淮河流域降水量与蒸发量时空变化

中国淮河流域降水量与蒸发量时空变化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3 编辑:zhangxiang 浏览次数: 6749

标签:

摘要: 降水量与蒸发量时空变化 相关链接 降水量与蒸发量时空变化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38.5mm(1956〜2000年),其中淮河水系910.8mm,祈沭泗河水系788.4mm,山东半岛677.9mm。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总体上由南向北递减,同...

降水量与蒸发量时空变化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38.5mm(1956〜2000年),其中淮河水系910.8mm,祈沭泗河水系788.4mm,山东半岛677.9mm。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总体上由南向北递减,同纬度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南部大别山区的年平均降水量达1400〜1500mm;北边黄河沿岸仅为600〜700mm;东北部沂蒙山区虽处于本流域最北处,由于地形及邻海缘故,年平均降水量可达850〜900mm。流域内有4个降水量高值区:一是伏牛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mm以上;二是苏北沿海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mm以上;三是大别山区,超过1400mm,佛子岭和响洪甸水库上游达到1500mm;四是沂蒙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900mm。平原与河谷地带为降水低值区,淮北平原沿黄地区降水量仅600〜700mm。

淮河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夏季雨多、冬季雨少。最大月降水量一般发生在6〜8月,其中7月最大,占75%;最小月降水多发生在1月。淮河上游和淮南地区雨季集中在5〜9月,其他地区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3%。多年平均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为400〜800mm,占年降水量的55%〜80%。降水集中程度自南向北递增,淮南山区约55%,沂沭河上游超过75%。4月暖湿气流开始活跃,降水逐渐增多,流域南部常出现连阴雨;北部常发生春旱,5月最严重;6〜7月,淮河干流及其以南地区受江淮梅雨锋影响;而8〜9月,流域北部及折沭泗河水系受华北雨季影响,流域雨季较长。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带在淮河干流及以南地区;7月中旬至8月中旬,雨带在淮北地区;8月中旬以后进人晴热高温季节,9月中旬以后,降水明显减少。

受季风影响,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1954年全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1185mm,1966年仅为578mm,丰水年与枯水年的降水量之比为2.1。单站最大与最小年降水量之比大多为2〜5,少数在6以上。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约1060mm(1956〜2000年),总趋势是南大北小、东大西小,变化范围650〜1250mm。其中,在沿黄和沂蒙山南坡水面蒸发量可达1100〜1200mm,大别山、桐柏山为800〜900mm;淮南平原、淮河下游平原、沂沭泗下游平原为900〜11⑻mm。水面蒸发量主要集中在5〜8月,最大连续4个月蒸发量一般占全年50%左右,最大月蒸发量通常出现在7、8月,最小月蒸发量多出现在1月。四季中,夏、春、秋、冬季蒸发量分别约占全年的40%、30%、20%、10%。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陆面实际蒸发量为640mm,总趋势是南大北小、东大西小,同玮度情况下平原大于山区,变化范围5⑻〜800mm。其中,大别山、豫东、淮北、南四湖湖西及沂沭泗下游平原约600〜700mm,伏牛山、沂蒙山和五莲山区仅500〜600mm,江苏滨海平原区高达800mm。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