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粹之京剧的起源

中国国粹之京剧的起源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3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697

标签:

摘要: 生旦净末,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那么流畅,一腔一字都那样华美,这就是被尊为“国剧”的京剧。追溯京剧的源头,我们的视线聚焦在安徽省安庆市的一个小镇——石牌,就是这个地图上的小圆点儿,在京剧的形成过程中,充当了剧种融合的大舞台。 十八世纪,盛极一时的昆曲走向衰落,...

生旦净末,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那么流畅,一腔一字都那样华美,这就是被尊为“国剧”的京剧。追溯京剧的源头,我们的视线聚焦在安徽省安庆市的一个小镇——石牌,就是这个地图上的小圆点儿,在京剧的形成过程中,充当了剧种融合的大舞台。

十八世纪,盛极一时的昆曲走向衰落,各地方剧种日益兴起。随着人口的迁移,江西的弋阳腔传入安徽,在安庆与境内的青阳腔、俗曲相结合,形成“安庆梆子腔”。与流传于上流社会间阳春白雪的昆曲不同,诸如“安庆梆子腔”一类的地方剧种多是贫苦人闲暇时自娱自乐的节目,他们或在自家门前,或在林间空地,只要一把琴、一副叫板,便可唱将起来。但时间长了,也有些“自解其中味”的人开始组班登台,以此为生了。“安庆梆子腔” 在石牌的演出中与“乱弹腔”等合流,“徽剧”自此诞生了。至今,戏曲界仍记得当年“无石不成班”的谅语。而徽剧班子之所以要选择在石牌登台,可能也就是看中石牌临江、水运便通的自然环境吧?果然,不久徽班弃岸登舟,沿长江上至武汉、四川,下至淮扬,一年两度,巡回演出。

当徽剧戏班到达扬州时,正是徽商们意气飞扬的时候。不知是出于炫耀,还是出于对乡音的眷恋,每逢大宴宾客,徽商们总会请出家乡的戏班助兴。有些排场大的商人们甚至养起了家班。为了处处与别省的富商一较髙下,他们要求自己的戏班子也能唱别人的戏,于是,徽剧与其他地方剧种的融合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博采众长之后,徽剧戏班很快冠盖群芳,名噪一时。在杨州的徽剧,虽然使徽商在众商面前长了口气,但它对秦腔的吸纳,却还是发生在石牌。秦腔从西北进入安徽,在桐城演变成“高拔子”,而后在石牌融合了吹腔,产生“二簧”。众所周知,“二簧”是日后呆剧中的主要声腔之一。

清乾隆五十五年,徽剧且角高朗亭和他的“三庆班”,被浙江盐务大臣征调进京祝寿。尔后,徽商江春率领的“春台班”、以部分昆剧艺人和徽调艺人联合组成的“四喜班”、以老王府徽班为基础建立的“和春班”相继进京,号称“四大徽班”进京,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盛事。徽班进京后,又从进京的湖北汉剧中吸收了西皮,再一次丰富了自己的唱腔。清道光年间,安庆又走出了一个伟大的艺人程长庚,他是当时京城四大徽班的领袖,执掌三庆班三十余年。他吸收北京方言之长,养成京腔京韵的唱白,并确立以西皮、二簧为主体的唱腔。从此,京剧作为一个完整成熟的剧种诞生了。

京剧著名片段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