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突变与中华古文明的发展

气候突变与中华古文明的发展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9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081

标签:

摘要: 气候突变与中华古文明的发展 气候突变与中华古文明的发展 人类的文明在全新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至于才有今天物质文明丰富、科技突飞猛进的社会,这显然和全新世暖湿气候有利于人类生存有关。但其间的气候突变同样对人类文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这是因为它一方面会...

气候突变与中华古文明的发展

人类的文明在全新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至于才有今天物质文明丰富、科技突飞猛进的社会,这显然和全新世暖湿气候有利于人类生存有关。但其间的气候突变同样对人类文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这是因为它一方面会造成社会发展的动荡,另一方面又会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如:首先,农业与牧业就可能是在人口増加的压力以及气候恶化的双重作用下才发展起来的。当人口密度不大,气候适宜于野生的麦、稻生长,人类的祖先可以比较容易通过狩猎与采集维持生活时,是不可能想到去发展农牧业的。其次,气候变冷并受到干旱威胁时,在中纬度南部及副热带北部游牧民族就不得不向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大河流域迁徙,或者向气候比较湿润的地区进犯。这样就引发了战争,使大量劳动力沦为奴隶,为手工业提供了劳动力资源;使人类的聚居规模不断扩大,从而逐渐发展了城市;而这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气候突变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可能也正是四大古代文明均发端于大河附近的原因。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般认为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于10.OkaBP,以农业的出现为标志。8.0〜4.OkaBP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4000年,这4000年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3个阶段:前仰韶文化阶段(8.0〜7.0kaBP),仰韶文化阶段(7.0〜5.0kaBP)及龙山文化阶段(5.0〜4.0kaBP)。前仰韶文化的特点是农业迅速发展,即大约于8.2kaBP事件之后,中国北部从东北南部经华北、内蒙古到西北东部的气候均较暖湿,有利于人类生存,农业也得以迅速发展;然而,这时还没有达到大暖期顶峰时期,因而气候条件仍不十分优越。而仰韶文化阶段正是中华古文明发展酝酿的重要时期,从考古遗址的数量变化看,6.5〜6.OkaBP是一个高峰期,而这也正是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时期。龙山文化阶段,考古遗址相对前期有所减少,说明气候条件已有一定的恶化。

考古研究表明,6000aBC,4000aBC及2000aBC前后,中华古代文化有普遍的交替。在中原、黄河下游、甘青地区、中国北方、长江中游及长江下游6个考古文化区中,6000aBC前后,有4个区发生了考古文化交替;而4000aBC及2000aBC前后,这6个区的考古文化均出现了交替。如2000aBC前后,正是夏朝建立的时期,当时中原及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被二里头文化及岳石文化所取代;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被齐家文化取代;中国北方富河文化被夏家店文化取代;长江中游及下游先是石家河文化及良渚文化,但这是在这一时期代之而兴的是盘龙城文化和马桥文化。这样广泛的文化交替说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而另两次考古文化交替事件,在时间上也分别与9.0〜8.0kaBP及6.5〜5.0kaBP气候冷干化突变一致,这在很多气候变化代用资料上都有表现,其中尤以9.0〜8.0kaBP及4.2〜3.8kaBP的突变最为明显。

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看,4000aBP前后的气候突变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因为那时正是中华文明由“多源”向“一体”转变的关键时期。在此前后,我国许多区域文化相继衰落,因为原始农业文化的发展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而地处原始农业文化北界的内蒙古中南部及陕北、晋西北等地区,在4300〜3500aBP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变冷、变干,这造成了这些地区农业文化的间断与南移,并促使这些地区及其临近的甘青地区由农向牧转变。在沿海带上的太湖地区,4000aBP前后太湖出现了明显扩张,这也导致了良渚文化的衰落。

然而,气候突变事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的,因为人们对不利气候变化的积极响应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与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4000aBP以后于中原地区建立的夏、商、周文明之所以能够在许多区域文明衰落之时得到迅速发展,可能正是因为其吸收了周围许多地区前期文明,而这些前期的文明又都或多或少地积累与具备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与教训,因此在不同区域文明融合之后,可以将中华文明迅速推到巅峰时期。我们的先民正是在应对各种不利的气候环境变化时,从适应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开拓进取,才促进文明产生更大进步的。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