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

中国史前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9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8629

标签: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产粮大国。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先民们已以种植粮食为其食物的主要来源。但粮食作物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并表现出各自对环境的适应特征。有的生理适应能力较强,分布地域也较广泛,如粟、粱、稷、黍、菽、荞麦等;有的仅能生长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如各类热带作物,...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产粮大国。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先民们已以种植粮食为其食物的主要来源。但粮食作物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并表现出各自对环境的适应特征。有的生理适应能力较强,分布地域也较广泛,如粟、粱、稷、黍、菽、荞麦等;有的仅能生长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如各类热带作物,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有的虽然对于生存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但当人们采取一定措施后,改进了环境条件,也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如水稻本为适宜南方自然条件的农作物,但历史上北方许多地方通过改进灌溉条件,也可以引种水稻。

粮食作物还有传播的机制,不仅国内地区之间有传播,世界各国之间也有传播。在我国数千年农耕发展史中,各个历史时期不仅南北有粮食作物互相传播,还有从域外传播入境的农作物品种,其中包括粮食作物。如汉代传播入境的苜蓿、葡萄,宋代传入的占城稻,宋、元传人的棉花,明代传人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花生、甜菜、辣椒等,对促进农业发展与社会进步起了重大的作用。

历史时期的粮食作物是在史前农业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起来的,通过考古发现的大量谷物中,粟、黍、稻最具代表性。它们的地理分布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以北为粟、黍主要分布区;秦岭、淮河以南主要种植水稻。

粟是史前时期黄河流域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 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址都发现过粟,黄河流域之外,东北、西藏、台湾一带的较干燥的高地上也发现有粟,这表明粟是一种种植范围非常广的作物。至少六七千年前华北地区已大量种植。黍的地理分布与粟相当,是华北地区与粟共存的一种农作物。

稻在秦岭、淮河以南种植范围很广,史前水稻主要分为粳稻、籼稻两种。我国的野生稻分布很广,长江中下游又较早出现了农耕文化,因此这一地区很可能是栽培稻起源的中心。黄河流域发现的稻作遗存尚未得到肯定的证实,安志敏先生认为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这里水稻的种植量是十分有限的。

石器时代的遗址中绝少发现小麦,西周以后的遗址中才开始有了碳化小麦。学术界一般认为小麦原产西亚,商周时传人中国。粟、黍、稻等农作物构成了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的基础,见于甲骨文记载,至商周时期除了麦类作物的地位明显提高,其他主要作物构成基本与史前时期相类。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