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古代书写文字有甲骨、青铜、玉、石等,但这些材料不易取得,且过于笨重,携带不便,不利于普及和大量使用。于是以后出现了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用韦或丝编在一起,称为“策”或“册”。简、牍材料易得,书写方便,又便于携带,所以我国古代许多典籍都是书写在简牍上的。 ...
我国古代书写文字有甲骨、青铜、玉、石等,但这些材料不易取得,且过于笨重,携带不便,不利于普及和大量使用。于是以后出现了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用韦或丝编在一起,称为“策”或“册”。简、牍材料易得,书写方便,又便于携带,所以我国古代许多典籍都是书写在简牍上的。
春秋战国以后,随着蚕桑丝织业的发展,又用缣帛作为书写材料。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简、牍、帛同时作为书写的材料。然而随时代文化的发展,长篇文字的出现,简牍体积过大、缣帛太贵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所谓“缣贵而简重”。纸就是作为帛、简及其他书写材料的代用品而出现的。
造纸术起源于何时,过去一直没有定论。传统的说法认为是东汉蔡伦所发明, 现在出土实物证明西汉以前已有纸的产生。不过蔡伦在纸的原料改进和应用推广 方面所起过的重要作用是不容抹杀的。先秦文献中无“纸”字,而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有“纸”字的出现,可以证明这一时期或在此之前,纸张已用于书写。据潘吉星研究,纸字虽从纟旁,但纸从未以丝质纤维做过原料,都是以麻类木竹类(桑、藤、楮、檀皮、稻草、麦秆等)植物纤维为原料的。
目前为止发现的西汉纸有:
1957年在西安市郊灞桥出土的西汉早期纸,经检验为麻类植物纤维纸。
1933年在新疆罗布泊出土的西汉黄龙元年古纸也是麻纸。
1973—1974年在甘肃额济纳河边居延汉代遗址出土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纸经化验也是麻类纤维纸。
1974年在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麻纸8片。1978年在陕西扶风县中颜村西汉窖藏中发现3片纸,也是麻料纤维纸。不过西汉纸虽已发明,但尚在萌芽阶段,用途不广。
1990年在敦煌悬泉置汉代遗址发现三片残纸,上有隶书的药名,这是目前为止最早有字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