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气象概况 相关链接 气象概况 东南诸河的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及太平洋。区内台风频繁,大风日数多在100天以上。浙、闽地区邻近太平洋,属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东北及西北风。夏季沿海地区盛行东北及东风,其他地区盛行南风及西南风。全区自北向南分属3个气候区:...
气象概况
东南诸河的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及太平洋。区内台风频繁,大风日数多在100天以上。浙、闽地区邻近太平洋,属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东北及西北风。夏季沿海地区盛行东北及东风,其他地区盛行南风及西南风。全区自北向南分属3个气候区:浙江北部属北亚热带气候区,1月平均气温2.4〜6°C,7月为28°C左右,10°C以上天数为220〜240天;浙南及福建大部分地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区,1月平均气温为6〜10°C,7月为28°C左右,10°C以上天数为240〜300天;福建东南沿海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平均气温为12〜14°C,7月平均气温为28°C左右,10°C以上天数大于300天。
东南沿海诸河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呈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呈逐步递减的趋势(表1)。浙、闽两省沿海年降水量为1200〜1400mm,到内陆的山区增加至1800〜2000mm以上。浙、闽交界处的武夷山区,山岭林立,山丘与山谷起伏,地形破碎,出现多处局部年降水量大于2000mm的地方。戴云山的东侧、闽东穆阳溪、霍童溪上游、浙江的南、北雁荡山迎风坡、浙赣交界处玉山东侧之上方附近;浙、皖交界处黄山东侧及赣、闽交界处之黄岗山、分水关附近等也存在年降水量大于2000mm的丰水区。其中以赣闽交界处及闽东霍童溪之镇前附近,年降水量分别达2500mm及2200mm,为浙闽两省年降水量最高值区。本片天目山、仙霞岭、雁荡山、戴云山西北坡背风区,年降水量1600〜1800mm。其他如闽、瓯、钱塘3条江的河谷地带以及钱塘江下游至河口一带,浙北的河谷盆地,为降水量低值区,年降水量约在1400〜1800mm范围。沿海及海峡岛屿通风地带,属低值区,年降水量约在1100〜1400mm之间。
表1 2010年东南诸河降水量与常年比较
分区 |
降水量降水总量/mm/亿m3 |
常年降水总量mm3 |
与常年比较/% |
||
水资源分区 |
钱塘江流域 |
2028 |
996.4 |
798.7 |
24.7 |
浙东诸河 |
1716 |
220.8 |
193.0 |
14.4 |
|
浙南诸河 |
2296 |
768.1 |
574.4 |
33.7 |
|
闽东诸河 |
2063 |
333.0 |
279.4 |
19.2 |
|
闽江流域 |
2267 |
1384.2 |
1054.2 |
31.3 |
|
闽南诸河 |
1855 |
663.3 |
564.7 |
17.5 |
|
行政分区 |
安徽省 |
2081 |
134.0 |
115.2 |
16.4 |
浙江省 |
2089 |
1906.6 |
1494.8 |
27.5 |
|
福建省 |
2100 |
2325,2 |
1854.3 |
25.4 |
|
东南诸河 |
2095 |
4365.8 |
3464.3 |
26.0 |
东南沿海流域的年水面蒸发量的空间分布大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呈递减趋势。就浙闽两省而言,以福建沿海1400mm为最大,浙江沿海约1000mm,其余大部分地区大体为1000〜1200mm。其中武夷山、雁荡山山脉为常年降水高值区,该区由于空气中湿度大、地势高、气温低,因而形成了年水面蒸发量900mm的低值区。流域的实际蒸发是该流域土壤蒸发、植物蒸腾、地表水体蒸发以及深层潜水蒸发量的总和。
浙闽两省多年平均年实际蒸发量约为600〜800mm,其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相对应,而大小相反。一般而言,山区雨量大、空气湿润、温度低,而平原雨量小、温度高,空气中含水汽相对较山区为少,因而实际蒸发有山区小、平原河谷大的趋势。浙江的南北雁荡山一带、浙闽、浙赣及浙皖交界处,年实际蒸发量约为600mm。闽江河谷、浙江沿海包括杭州湾一带约为800mm,福建沿海为700m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