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河流水质 相关链接 河流水质 珠江流域位于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和径流深分别大于1600mm和1000mm,属于十分湿润区水化学带,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遍布极为坚硬又难溶解的花岗岩,地形上为中低山丘陵区,有利于水流的排泄。河水矿化度小,小于50mg/L...
河流水质
珠江流域位于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和径流深分别大于1600mm和1000mm,属于十分湿润区水化学带,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遍布极为坚硬又难溶解的花岗岩,地形上为中低山丘陵区,有利于水流的排泄。河水矿化度小,小于50mg/L,总硬度低于l.0meq/L,河水化学类型稳定,水化学季节变化完全受雨水补给支配,属重碳酸盐钙、钠类型,极软水区。珠江水系地区大多属于三叠系海相沉积岩地区,八大离子中的Ca2+、Mg2+、Na+、K+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和海洋起源的大气降水;HCO-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以及土壤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溶解补给;sor来源于海洋气溶胶和动植物残体的分解等诸多因素;cr则更多来源于海洋气溶胶补给。
近30年来,该区域各种水体的水质及其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诸多影响。尽管本区雨水充沛,与干旱、半干旱地区相比水质相对较好,水体中各种污染物总量及不断增加趋势值得关注。根据2010年珠江水资源公报成果,全流域分成7个水资源二级区,即南北盘江,红柳江、郁江、西江、北江、东江、珠江三角洲,主要评价项目有总磷、总氮、挥发酚、铁、砷、锰、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镉、铅、粪大肠菌群等。根据评价结果,珠江流域总体水质尚好,水质标准的评价河长占67.7%,劣于m类水质的河长占32.3%(表1)。
表1 珠江流域河流全年期水质情况表
水资源二级区 |
评价河长/km |
水质类别河长比例/% |
超IE类河长比例/% |
|||||
I类 |
n类 |
ID类 |
IV类 |
V类 |
劣V类 |
|||
珠江流域 |
13884 |
2.0 |
25.9 |
39.8 |
17.5 |
3.9 |
10.8 |
32.3 |
南北盘江 |
2832 |
0.6 |
26.3 |
32.8 |
23.2 |
1.9 |
15.2 |
40.3 |
红柳江 |
2818 |
0 |
7.3 |
64.2 |
16.1 |
4.4 |
7.9 |
28.5 |
郁江 |
1791 |
0 |
23.1 |
58.7 |
12.4 |
3.9 |
1.9 |
18.2 |
西江 |
1290 |
0 |
20.4 |
58.6 |
11.7 |
2.7 |
6.5 |
21.0 |
北江 |
1453 |
17.7 |
63.1 |
15.2 |
1.5 |
0 |
2.5 |
4.1 |
东江 |
1303 |
0 |
49.1 |
19.0 |
14.2 |
6.8 |
10.8 |
31.9 |
珠江三角洲 |
2398 |
0 |
17.3 |
21.4 |
31.1 |
7.0 |
23.2 |
61.3 |
珠江流域虽然总体上水质状况良好,但在工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城市附近河段污染严重。这些水质受污染的河段,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严格处理,甚至未经任何处理而直接排人江河,造成有机污染或有毒污染。西江水系污染较严重的河段主要集中在南北盘江,劣于HI类水质的河长占40.3%,南北盘江主要污染河段是龙潭河、潇湘江、白石江、曲江、泸江、沙甸河、托长江等流经城市河段,主要污染物质是总磷、总氮、挥发酚、砷、锰、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镉、铅、氟化物。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水质污染也较严重,劣于in类水质的河长占61.3%。由于氮肥、制糖、造纸等工业发达,工业废水排人江河,每年枯水季节上游地表径流量减少,又加上潮汐顶托的影响,使污水在赶潮河段往复回荡,出海缓慢,造成水体污染。局部河段的水质类别全部为劣V类,污染严重的河段为前后航道、西航道、白坭河、佛山水道、石岐河、西南涌、中堂水道、深圳河、石马河等流经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河段,其中深圳等地市劣于m类水质的河长更是达到100%,主要污染物质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氯化物、粪大肠菌群、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