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下水资源 平原区 山丘区 相关链接 地下水资源 1980〜2000年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76.0亿m3,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63.3亿m3、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54.6亿m3、山丘区与平原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为41.9亿m3。与...
地下水资源
1980〜2000年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76.0亿m3,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63.3亿m3、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54.6亿m3、山丘区与平原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为41.9亿m3。与地表水资源量分布一样,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的龙羊峡以上、龙羊峡-兰州区间和龙门-三门峡区间,分别占到总量的21.9%、14.6%和24.1%,黄河内流区最少;从行政区来看,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和陕西省,四川省和山东省境内最少。
平原区与山丘区的地下水补给及排泄组成特征存在明显不同。
平原区
平原区地下水补给以降水入渗和地表水体补给为主,降水人渗补给量为75.34亿m3,地表水体补给量及河川基流量形成的地表水体补给量为60.96亿m3,分别占平原区总补给量的46.5%和37.6%;其他补给量中,山前侧向流出量18.27亿m3、井灌回归补给量7.37亿m3、总补给量161.94亿m3,总计占平原区总补给量的15.9%。地下水排泄以开采和潜水蒸发为主,实际开采量为75.81亿m3,潜水蒸发量为56.56亿m3,分别占总排泄量的45.8%和34.2%;其他排泄量中,河道排泄量及降水人渗补给形成的河道排泄量23.82亿侧向流出量9.18亿m3、总排泄量165.36亿m3,占总排泄量的20%。
山丘区
山丘区地下水补给降水人渗补给量为265.04亿m3,远大于平原区的补给量。地下水排泄以河川基流为主,其排泄量为221.32亿m3,占山丘区总排泄量的83.5%;其他排泄量中,山前侧向流出量与河床潜流量为23.45亿m3、泉水溢出量为0.26亿m3、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及开采净消耗量为33.50亿m3、潜水蒸发量0.23亿m3,总计占山丘区总排泄量的16.5%。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的分布与各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地下水资源量大小各地很不均勻。地下水资源量在一般平原区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前沁河下游和黄河下游金堤河、天然文岩渠、黄河滩区,这些地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的人渗补给,地下水资源量比较丰富。
黄河流域1980〜2000年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137.2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中,平原区合计119.4亿m3,部分山丘区合计17.8亿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