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极端高温过程及其影响 高温特点 高温影响 高温成因分析 极端高温过程及其影响 长江流域、江南和华南地区是我国夏季高温事件频发地区,梅雨季节过后的7〜8月伏旱期间,每年都会出现20〜30天的高温天气,梅雨期短的年份高温日数可超过40天。2003年6月...
极端高温过程及其影响
长江流域、江南和华南地区是我国夏季高温事件频发地区,梅雨季节过后的7〜8月伏旱期间,每年都会出现20〜30天的高温天气,梅雨期短的年份高温日数可超过40天。2003年6月下旬至8月中旬,我国华南至华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先后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其高温强度、持续日数和波及范围均为历史罕见,部分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超过历史极值,给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
高温特点
分析2003年6月下旬至8月中旬我国长江下游及其以南大部、黄淮大部地区出现的大范围异常高温天气,具有显著的特点:O高温强度大。2003年夏季(6〜8月),我国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的部分地区及广东、湖南的局部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达40〜43°C。与历史同期相比,福建、浙江、江西三省大部,江苏、安徽两省南部,上海、广东、广西和湖北局部地区2003年极端最高气温均超过历史同期最大值(表1)。②高温日数多,持续时间长。2003年6月21日后,由于影响我国的主要雨带突然从江南中南部北跳到淮河流域,江南梅雨逐渐结束。受其影响,福建、浙江、江西等省6月24日开始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直至8月13日南方大范围持续高温才基本结束。此次高温使得江南、华南地区35°C以上高温日数比常年偏多10〜15天,浙江、福建、江西三省大部分地区和广东、湖南的局部地区比常年偏多15天以上,其中浙南、闽北的局部地区偏多20〜25天,并超过历史同期最大值。③高温范围广。2003年夏季江南异常高温天气出现的地域之广是历史上罕见的,其异常高温遍及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江苏、湖北、广东等省,以及上海、重庆两市。
表1 2003年南方部分站点高温与历史同期比较(6月21日〜8月20日)
省 |
站名 |
极端高温(°c) |
>40°C天数 |
>38°C天数 |
>35°C天数 |
||||
2003年 |
历史极值 |
2003年 |
历史极值 |
2003年 |
历史极值 |
2003年 |
历史极值 |
||
浙江 |
丽水 |
43.2 |
41.5 |
14 |
11 |
32 |
23 |
45 |
53 |
龙泉 |
41.5 |
40.7 |
4 |
1 |
21 |
11 |
43 |
42 |
|
临海 |
41.3 |
40.1 |
6 |
1 |
10 |
8 |
38 |
32 |
|
福建
|
浦城 |
42.0 |
39.5 |
5 |
0 |
21 |
8 |
41 |
42 |
南平 |
41.8 |
39.8 |
10 |
0 |
30 |
13 |
50 |
47 |
|
福州 |
41.7 |
39.9 |
2 |
0 |
20 |
8 |
44 |
38 |
|
江西 |
修水 |
42.1 |
41.0 |
6 |
5 |
17 |
18 |
35 |
45 |
贵溪 |
41.1 |
40.4 |
4 |
2 |
20 |
18 |
41 |
49 |
|
南城 |
40.4 |
39.5 |
3 |
0 |
17 |
9 |
38 |
36 |
|
广东 |
连县 |
41.6 |
39.8 |
2 |
0 |
17 |
11 |
38 |
42 |
南雄 |
40.4 |
39.5 |
1 |
0 |
14 |
2 |
37 |
32 |
高温影响
2003年夏季我国江南地区发生了少有的异常高温天气,其极端温度值、持续时间和覆盖范围都创下了历史纪录,给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持续高温少雨,江南、华南等地旱情迅速扩展,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出现了1971年以来最严重的伏旱。其中浙江东部和南部的旱情已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干旱最严重的1967年。浙江、福建、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和陕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作物受灾面积775.6万hm2,成灾455.8万hm2,绝收113.2万hm2;受灾人口9041.3万,成灾6087万人。其中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5省旱情尤为严重。
由于南方高温干旱导致水电电力不足,福建、江西、湖南小水电几乎停发;同时由于高温酷暑,南方各省用电量大幅增加,部分城市由于电力缺口较大,不得不拉闸限电,其中浙江仅7月就累计拉闸限电约53769条/次,导致许多城镇限量供水、供电,人们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2003年夏季,江南持续高温少雨使森林火险等级加大,浙江省共发生森林火灾20多起,仅7月份,丽水、温州、杭州就已连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受害面积近2200亩。持续高温还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中暑和患肠道病、心脑血管病的人数骤然增多,并有老人、病患者因暑热而死亡。高温还会导致光化学烟雾污染加剧,影响人体健康。
高温成因分析
已有研究和预报业务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江南夏季高温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一种天气特征。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副热带高压脊控制江南地区时,将会出现高温天气过程;而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到海洋上时,江南地区往往会出现降水过程,高温天气也随之结束。2003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髙压不仅很强,而且西伸十分明显,副热带高压长期稳定地控制江南地区,空气下沉增温和晴空条件下的辐射加热,导致了江南大范围的持续异常高温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