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流域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关链接 流域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 海河流域生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影响。1980〜2000年与1956〜1979年系列相比,年均降水量减少11%;由于下垫面变化等原因,地表径流减少幅度更大,从256亿m3减到171亿m3...
流域生态变化的影响因素
海河流域生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影响。1980〜2000年与1956〜1979年系列相比,年均降水量减少11%;由于下垫面变化等原因,地表径流减少幅度更大,从256亿m3减到171亿m3,减少33%。人均水资源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700m3降到现状296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水资源紧缺标准。降雨和径流呈减少趋势,不利于维持稳定的水生态。
海河流域具有发展经济的技术、人才、资源、地理优势,水需求增长过快。50年来,流域总人口从6000万增加到1.25亿;粮食总产量从1395万t增加到4956万t;1980〜2000年GDP以10.5%的速率增长,现状人均GDP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31%;城镇人口以每年3.5%的速率增长,城镇化率已达36%;总用水量从50年代的91亿m3增加到现状的403亿m3。人口膨胀与经济快速发展对生态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围湖垦殖使水域萎缩,机井建设为超采地下水打下基础,水库、涵闸、河道治理等水利工程对河川径流减少、断流和湿地萎缩有直接影响,山区陡坡开荒加剧了水土流失。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水要求,流域内只能加大力度开发当地水资源,呈现过度利用地表水、掠夺性超采地下水和侵蚀水环境的局面。
2000年全流域地表水利用率达84%,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率126%,深层水超采26亿m3,总资源利用率达到120%。城镇用水重复利用率偏低、废污水超标排放,甚至把湖泊当成污水排放地、已建污水处理厂不正常运行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平原河道有水皆污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