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山西地区的人文现象和地域特色

明朝时期山西地区的人文现象和地域特色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6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446

标签:

摘要: 山西地区明代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山西地近北边。有明一代为了对付漠北的蒙古残余,先后在北方边地设有“九边”。为了解决屯军的军糈配给,推行“开中法”,号召各地商人输粟支边。作为报酬,政府给予他们以盐引,让其到指定的盐场支取所值引盐,运往指定地区销售。后来商人为免飞輓...

山西地区明代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山西地近北边。有明一代为了对付漠北的蒙古残余,先后在北方边地设有“九边”。为了解决屯军的军糈配给,推行“开中法”,号召各地商人输粟支边。作为报酬,政府给予他们以盐引,让其到指定的盐场支取所值引盐,运往指定地区销售。后来商人为免飞輓之苦,相继在北方边地招民屯垦,就近纳粮上仓。

由于山西和陕西一带气候干燥,谷物经年不腐。所以“三晋富家,藏粟数百万石,皆窖而封之;及开,市者坌至,如赶集然。常有藏十数年不腐者”。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明代前期商界的两大巨擘之山右富商。

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山右”也就是山西(商人),而“新安”则指的是席丰履厚的徽州(商人)。史载,“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晋商之崛起,使得山西人群备受世人的瞩目。王士性指出:“晋中俗俭朴,古称有唐、虞、夏之风,百金之家,夏无布帽,千金之家,冬无长衣,万金之家,食无兼味。饭以枣,故其齿多黄,食用羊,故其体多肉,其朔风髙厉,故其色多黯黑,而少红颜白皙之徒。其水泉深厚,故其力多坚劲,而少湿郁微肿之疾。地有洞,故其虏至可避。商有伴,故其居积能饶。”这段记载,对于山西人的衣、食、住、行、体貌特征,以及从商习俗等,均有极为精细的描摹和透彻的分析。当时,山西商人重点经营的场所是中国北方。由于大批商人、屯戍卫所麇集北方边地,引起了当地社会风俗习尚的巨大变化。谢肇淛就曾指出:“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精好,皆边塞所无者。……谙称:蓟镇城墙,宣府教场,大同婆娘,为三绝云。”大同原是边徼荒镇,因晋商的纷至沓来,才形成了“繁华富庶不下江南”的盛景。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