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江平原由于特殊的区域地位以及历史原因,开发较晚。1949年以来, 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国家政策的倾斜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全区土地资源在边开发、边利用、边建设的同时, 土地垦殖率和利用率不断提高, 成为闻名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北大仓”。宏观政策对土...
三江平原由于特殊的区域地位以及历史原因,开发较晚。1949年以来, 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国家政策的倾斜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全区土地资源在边开发、边利用、边建设的同时, 土地垦殖率和利用率不断提高, 成为闻名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北大仓”。宏观政策对土地利用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引导着社会的经济生产活动, 进而影响土地利用的方式和强度。
三江平原的开发始于清代,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不断增长、粮食需求量的增大, 三江平原的开发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半个世纪以来共经历了4次开发高潮:第一次是1949-1960 年, 12年间共开垦耕地72.7 ×104hm2 , 使得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78.7 ×104hm2 增加到151.4 ×104hm2,土地垦殖率由7.22%提高到13.9%;第二次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1977年, 54万知青来到“北大荒”垦荒, 耕地面积迅速增加至212 ×104 hm2 , 土地垦殖率上升至19.5%;第三次是1978-1985 年,耕地面积猛增至297.3 ×104hm2 , 土地垦殖率达27.3%;第四次是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2000年, 三江平原进行农业综合开发, 实行“以稻治涝”, 在此期间又新开垦173.3 ×104hm2, 使全区土地垦殖率增至43.7%。三江平原的开发,尤其是前三次开发, 是基于“以粮为纲”的目的,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掠夺式的开发使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遭受到巨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