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的生物学意义。 波长大于1的辐射,被植物吸收转为热能,不参与生化作用。 波长1〜0.72 μm 辐射,对植物起伸长作用,其中0.70〜0.8 μm称远红光,对光周期及种子形成有重要作用,并控制开花及果实着色。 波长...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的生物学意义。
- 波长大于1的辐射,被植物吸收转为热能,不参与生化作用。
- 波长1〜0.72 μm 辐射,对植物起伸长作用,其中0.70〜0.8 μm称远红光,对光周期及种子形成有重要作用,并控制开花及果实着色。
- 波长为0.72〜0.61 μm的红、橙光被叶绿素强烈吸收,光合作用最强,表现为强光周期现象。
- 波长为0.61〜0.51 μm的绿光,表现为低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弱成形作用。
- 波长为0.51〜0.4 μm 的蓝、紫光,被叶绿素和黄色素强烈吸收,表现为次强光合作用和成形作用。
- 波长为0.4〜0.32 μm 要起植物的成形作用,如植物变矮,叶片变厚等。
- 波长小于0.32 μm的紫外线对植物有害,波长小于0.28 μm的远紫外辐射可立即杀死植物。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有利于蛋白质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紫外线对植物 的形状、颜色和品质优劣起着重要的作用。高山、高原紫外线含量较多,使植物茎叶短小,色泽较深。不难看出,不同的太阳辐射光谱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变化的影响是有 差异的。可以通过人工改变光谱,用来提高植物品质和产量。据报道:用淡蓝色塑料膜育水稻秧苗,可促进初期生长,秧苗粗壮,扦秧后分蘖多,最终增加产量;紫色薄膜对前子有增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