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的第一人。 有人总结,杨振宁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外,有两大外因:一是名师出高徒。他的老师都是赫赫有名的学界泰斗,他...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的第一人。
有人总结,杨振宁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外,有两大外因:一是名师出高徒。他的老师都是赫赫有名的学界泰斗,他先后师承美国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和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二就是父母对他的影响。
杨振宁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后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就到美国留学去了,母亲一人承担起抚养和教育他的责任。 杨振宁刚4岁时,母亲就开始教他识字,虽然自己识字不多,但她还是想出各种办法教杨振宁认字。为了让杨振宁加强记忆,她把字写在一张张的方块纸上,类似现在孩子启蒙用的识字卡片, 然后一张一张抽出来反复让杨振宁辨认。就这样,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杨振宁就认了3000个字。50年后,杨振宁回忆起当年母亲对自己的教育时仍感恩不已,他觉得这3000个字是一个非常扎实的知识起步基础,他激动地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杨振宁5岁时,母亲又为他请来一位家庭教师,教他读书。到了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回来,得知他居然可以把私塾先生不曾讲解过的《龙文鞭影》从头到尾熟练地背下来,很是惊喜,并把随身的钢笔作为奖励给了他。也是这一次,杨振宁从父亲这里懂得,读书求知的重要。可见,母亲细微的关怀和父亲宏观的指导共同促进了少年杨振宁的成长。
杨振宁进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攻读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物理学上屹立不移30年之久的“宇称守恒定律”,开启了 “基本粒子弱 交换作用规则”的研究,使人类对物质结构内层的认识迈进了一大步。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涉及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与米尔斯共同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创立了“杨-巴克斯特方程”。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杨振宁的成功,其影响并不仅仅在学术界。在此以前,许多外国人怀疑中国人因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根本不适宜从事现代科学研究,甚至许多中国人也因此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存有自卑感。而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正是向世人展示了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中国人一样有能力登上科学的高峰,他改变了人们对中国人 和中国文化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