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26日-8月31日中原突围路线在线地图

1946年6月26日-8月31日中原突围路线在线地图


发布日期: 2021-10-15 更新日期: 2022-01-10 浏览次数: 11553 编辑:xuzhiping

分类: 近现代地图 标签:

地图说明

地图来源

1946年6月26日-8月31日中原突围路线在线地图来源于《中国现代史地图集1919-1949》,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4000000,主编为武月星,并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中国现代史地图集》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中国历史,它是中国通史的一部分,主要是记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历史。这段历史内容极为丰富,事件和问题既广又多。运用地图、文字说明和照片等相互结合的形式,准确地将其反映出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大工程。

中原突围路线

1946年5月,国民党虽与中国共产党签订了停止中原地区武装 冲突的《汉口协定》,但仍不断调集军队,包围、进攻我中原解放区。6月下旬,包围我中原军区的国民党军达10个整编师,计30万人。并以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为指挥,准备大举进攻。中共中原局及中原军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分路突围: 以少数兵力向东移动,钳制、迷惑敌人;以主力部队向西转移。其部署:以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及第2纵队第13旅、第15旅1个团、第359旅和干部旅组成右路突围军,由军区,令员李先念、政委郑位三、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率领;以第1纵队(缺第1旅)、第2纵队第15旅组成左路突围军,由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率领。6月25日,第1纵队第1旅由白雀园地区东进,鄂东军区、河南军区和江汉军区部队也在宣化店、随县活动,吸引敌人注意。29日晚,我右路突围部队1.5万人在信阳南柳林车站附近突破封锁线,越过平汉铁路向西北方向疾进,迅速摆脱了敌军在天河口、苍苔等地的追堵,于7月8日渡过唐河、白河。后分两路前进: 王震率359干部旅在荆紫关、鲍鱼岭战胜追堵夹击的国民党军,27日到达柞水,在晋绥联防军接应下进入陕甘宁边区。李先念、郑位三率第13旅、第I5旅一部在南化塘、赵家川粉碎敌人堵截,突破梁家坟、漫川关封锁线,于28日到达商南县境,与陕南游击队会合。左路突围军6月26日由河南泼陂河地区出发,于7月1日在广水以南越过平汉铁路。原拟转至豫西,因敌情变化,奉命西渡襄河。我先头部队渡河行至岛口附近时,遭敌阻截,展开激战。11日晨敌追击部队赶到时,我军大部已渡过襄河,未及渡河的3000余人转道北上,经枣阳、新野进入伏牛山。8月初,在雒南与河南军区部队会合。渡过襄河的部队,突破敌军在宜城、石花街的堵截,于7月26日进入武当山区。第1纵队第1旅完成掩护主力突围后,于6月29日在麻城 以北突破国民党军封锁线,通过伏牛山、大别山,粉碎敌军的尾追、堵击,18日到达池河镇。在张八岭越过津浦铁路时,与从明光等地赶到的敌军展开激战后,进入苏皖解放区。河南军区部队在掩护主力部队越过平汉铁路后,奉命尾随跟进,于7月下旬进至内乡以北的桑坪一带,后转至卢氏、灵宝、雒南地区活动。江汉地区部队7月1日 由桑树店出发,7月7日在流水沟渡过襄河,乘敌军守备空虚,相继解放了宜城、南漳、保康、竹山等县城,后与左路突围军会合。鄂东军区部队在大别山区继续进行游击活动。

中原部队突围,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并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兵力,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

相关地图

1946年6月-1947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在线地图

 

    请 登陆 后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0)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地图评价
地图引用
地图叠加
登录 后,可进行在线叠加操作。
保存视图
用户地图数据
  • 全屏后可进行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