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ESCO/IKCEST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工作

灾害的减除和预防是全球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长期重视这一领域的全球合作,并在其自然科学部中设置有地球科学与地质灾害风险减除部门(DRR)。DRR的业务职能主要包括灾害数据和信息的支撑平台、减灾相关技术能力建设、早期预警系统和灾害治理政策建议。结合中国建立的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IKCEST)的基础和发展方向,UNESCO寻求与IKCEST在减灾方面的密切合作,迫切希望能够在减灾元数据标准、灾害防治教育平台、发展中国家培训、建立国家级/区域级灾害数据库方法和推广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当前我国在民政、国土、气象、水利、地震等行业部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设有专题防灾减灾的职能和协调机制,但是在灾害防治国际合作、基于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多灾种综合信息的集成分析、国际防灾减灾培训及其英文平台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不足。

面向国际、国内的发展需求,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作为UNESCO的二级机构(http://www.ikcest.org/)正是发挥其在工程科技领域的知识存储和信息分析能力优势,解决和满足UNESCO在灾害防治和减缓领域的需求,参与和引领国际工程科技领域的知识建设和服务的最佳平台。

全球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的建设是IKCEST与UNESCO实质合作的开端和重要示范,可为长期、广泛与UNESCO合作提供技术模式,能够为知识中心的整体发展提供技术、模式、人员、管理等各方面的宝贵的国际合作经验,并且打通某些领域的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连接和服务渠道,提高国际影响力。

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面向UNESCO全球防灾与减灾数据和知识平台建设需求,以IKCEST的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为支撑,建立全球灾害元数据标准或者最佳实践和元数据库;建立和集成国家/区域级灾害数据库的开发方法;以中国区域、中国周边国家毗邻地区和世界典型地区的地震、洪水等灾害的治理和预警为示范;开展灾害防治教育、培训和技术推广;初步形成IKCEST整合集成灾害资源和信息汇集、处理、分析、应用的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为IKCEST与UNESCO更广泛的合作和服务提供经验、技术、资源和人才储备。

防灾减灾服务系统实现了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应用;有独立的数据存储引擎,主要是数据以GeoJSON格式进行交换与存储;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成能力,使得总平台与分中心应用完成无缝集成,实现本站相关应用的有效价值链。

功能

具体包括以下功能:

  • 文档发布。文档发布具体有三种形式:Post、Page、Wiki。它们在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中用于不同的文档类型,入口访问的路径也不一样。信息输入的时候,按数据库设计的字段逐项输入,具体包括:Title标题,该文档或元数据的主旨;Keywords关键词,该文档或元数据的关键词,限制在4-5个,做为搜索引擎关键词;Tags 标签,该文档或元数据的分类标签;Category 分类,本站共设几个分类,将全站所有文档或元数据归纳到分类中;Picture 图片,该文档或元数据的标志性图片,直观表达,供用户查看;Content 内容,该文档或元数据的所有内容,基于Markdown语法输入。
  • 信息发布。信息发布程序用来在防灾减灾服务平台发布如数据(元数据)、多媒体、地图等的信息。具体到防灾减灾这一主题,又包括:科学数据元数据:根据数据库的定义,进行增删改查操作;多媒体:类别,包括光盘、图件、电子图件等多媒体数据;Web地图服务(Web map service - WMS)利用具有地理空间位置信息的数据制作地图。其中将地图定义为地理数据可视的表现。
  • 实现地图切片功能。一方面是保护了原始数据,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客户端加载速度,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地理信息共享的安全问题。
  • 形成防灾减灾数据库。对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灾害事件数据与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完备的防灾减灾专题数据库。
  • 科技资源评价。这部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针对发布的信息,允许用户进行文字评论,方面网站运维人员及时获取信息;另一方面,针对科技资源开发有请评分的功能,可以客观获取科技资源的使用价值等信息。

应用

  • 灾害事件在线可视化应用。建立灾害事件数据库,实现信息在线可视化应用。

  • 防灾减灾资源库、元数据库、机构目录库、专家库构建、管理与展示。以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和世界典型地区的地震、洪水和干旱等主要灾种为对象,开展灾害元数据信息的汇聚,基于数据抓取和网络文本挖掘技术汇聚地震、干旱、洪水等灾害元数据库。建立国际灾害机构信息目录库,搜索、整编、翻译并发布机构信息。建立灾害领域专家库,搜集、整编、翻译并发布国内外专家信息。针对防灾减灾资源、机构与专家目录的需求,开发管理与展示功能模块,形成目录导航效果。

  • 灾害地图图件可视化与应用。基于WebGIS 技术,对具有地理空间参考的灾害地图图件实现可视化应用。

  • 基于单页模式的系列事件发布功能(用于会议发布应用)。基于现代Web 技术,开发国际研讨会会议发布、管理等系列事件的单页信息发布模块。
  • 灾害元数据在线管理与发布模块。面向国际标准设计全球灾害元数据标准结构框架,以XML 作为语法结构上的通用置标语言。以巴范式等作为语义表达规范,建立基本的全球灾害元数据模块和元素集,实现元数据库构建、管理与展示功能。
  • 防灾减灾科普模块。根据防灾减灾方面的科普宣传需求,制作科普文档、课件、动画、Vedio 等多媒体资料,在线发布应用。

  • 典型灾害事件的中国和国际经验总结分享。以汶川地震10周年为契机,增加中国汶川震后重建经验,增加中国玉树地震、日本福岛地震等新案例相关的灾前遥感影像、灾中救援、灾后重建等信息。

  • 一带一路耕地干旱水平时空展示专题知识服务。内容为基于TRMM降水数据,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模型计算了N50°以南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2001-2013年逐月干旱时空分布;基于MCD12Q1土地覆被数据产品,提取获得2001-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逐月耕地时空分布,分析“一带一路”地区耕地区域的干旱水平和时空分布。

  • 中国南方森林冰冻雨雪防灾减灾知识服务。

  • 中国松辽流域洪水灾害防洪抢险知识服务。搜集并整理松辽流域基础地理数据库、水文水资源数据库与洪涝专题灾害数据库,形成松辽流域防洪知识服务数据资源库。建立信息服务模块,实现松辽流域防洪抗灾专题信息空间分布的检索、查询、在线分析等可视化知识服务功能。

  • 基于地图图件的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基于地图图件数据,持续对基于地图的防灾减灾知识进行文字梳理与发布。形成具有较好可视化功能的图文一体防灾减灾知识服务产品。
  • 鄱阳湖叶绿素浓度反演逐季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 鄱阳湖悬浮物浓度反演逐季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 蒙古高原干旱监测逐年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 蒙古国孕灾环境土地覆盖全要素数据服务。
  • 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历史灾害分布时空数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