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孙吴建邺的基本概况

三国时期孙吴建邺的基本概况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3172

标签:

摘要: 建邺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国都城,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南临秦淮河,北倚鸡笼山和覆舟山。孙权未称帝前,先驻京口(今江苏镇江),继迁秣陵,改名建邺,并建有石头城及丹阳郡城,再迁武昌(今鄂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称帝,同年九月迁都建邺。于鸡笼山、覆舟山下营建新城,以...

建邺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国都城,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南临秦淮河,北倚鸡笼山和覆舟山。孙权未称帝前,先驻京口(今江苏镇江),继迁秣陵,改名建邺,并建有石头城及丹阳郡城,再迁武昌(今鄂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称帝,同年九月迁都建邺。于鸡笼山、覆舟山下营建新城,以为吴国都城,并就孙策故府,建造太初宫。这便是南京建都之始,此后东晋及南朝的建康,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建邺不仅是孙吴的国都,而且还是江南的一大经济都会。因此,城之建设颇具规模,规划亦较严谨而有特色。其规划格调虽与曹魏邺城有所不同,但对发展东汉雒阳规划所倡导的城市规划演进主流,颇具有异曲同功之效。影响所及岂只东晋南朝,北魏洛都规划实亦多有借鉴。

1.建邺地形山环水抱,既有长江天险,又有群山拱卫。诸葛亮曾盛称钟阜龙盘,石头虎踞,足见是个理想建都的地方。孙权在建都前,于江边石头山筑石头城。此城面临大江,南控秦淮,高居江岸,俨若虎踞,为当时孙吴水军基地。城内既可屯兵,又可储备军械粮食,实为吴国江防重镇,建邺的城防要塞。除筑石头城外,孙权称帝前,还在秦淮河南岸建置了丹阳郡城,作为所辖十六县的政治经济中心。建邺城即介于石头城与丹阳城之间,军事上可以此二城为倚角,政治经济方面则可以丹阳城为国都之弼辅。

2.为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并合理解决城市水源及排涝问题,孙权曾开挖运渎,自秦淮北达仓城,以便运粮。同时又开了潮沟,东渠等沟渠,以沟通后湖及秦淮河,形成一个城市水道网。特别是凿句容中道,与原江南运河衔接,使秦淮河与太湖流域相联通。这段长约五十里的运河,称“破岗渎”。对发展建邺经济,充实建邺财力物力,是具有极重要的意义的®。由于此运河的开通,致置太湖流域经济最发达之三吴地带于建邺掌握之中,为提高建邺作为江南经济中心创造了有利条件。

3.建邺城周二十里一十九步。史料未载城之形制,考古工作亦未对其遗址进行勘查,故建邺城之实际形制,目前尚无从判断。倘城之形制为正方形,据上述城之周长,则城之规模当约为方五里。

建邺城在秦淮河北,吴时未筑城,仅环以竹篱。城之正南门曰宣阳门,直南五里即秦淮河。夹淮置栅,以为设防,并临淮建大航门(即朱雀门)与直北之宣阳门相对。

4.太初宫周回五百丈,宫后有苑城及仓城。太初宫宫门南距都城宣阳门二里,距秦淮七里。孙皓在太初宫东又建有昭明宫,形制更为壮丽。

5.自太初宫宫门修筑驰道,直南行迳达秦淮河畔之大航门,全长七里。道路平坦矢直,“树以青槐,亘以绿水”。沿驰道布列官署及屯营。

6.建邺商业繁荣,市场建置颇具规模。南朝所谓的建康大市、东市,均系东吴孙权建立,孙休还在宫北增设北市。大市、东市都是临淮建置的,故不仅可以“轻舆荣辔以经隧”(《吴都赋》),而且还出现了“搂船举与风而过肆”,充分体现了水乡城市的特色。除正规的市外,建邺城郊交通要道尚有“会市”。例如破岗渎的上下十四埭,既都“通会市”,且又“作邸阁”(《建康实录》),以供储藏货物。

7.秦淮河南之横塘、查下、长干一带为建邺之主要居住区。《吴都赋》谓:“横塘查下,邑屋隆夸,长干延属,飞甍舛亘”,可见这些地带聚居人口众多,致屋宇相连。东吴豪门贵族,如虞、魏、顾、陆等大族,都居住于此。重臣权贵居长干里的颇多,例如张昭宅即在大长干寺道西《。城东青溪沿岸也是权贵聚居处,如诸葛恪宅即在青溪里。一般居民闾里多散布城外。例如是仪“宅在西明门外,甚卑陋”(《建康实录》),表明这带为一般居住区。

8.《宋书•礼志》称:孙权卒,子亮立,明年正月,于宫东立权庙曰太祖庙。按此宫当为太初宫,即太祖庙应在城内太初宫之东,亦即宫之左。如此布署,是合乎传统的“左祖”之制的。

9.孙权葬蒋陵,在钟山西,此处即为孙吴陵墓区。

以上所述,便是孙吴建邺城市的一些主要情况。

相关地图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