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水质污染呈加重趋势 鄱阳湖因吞吐型湖泊特点,水位涨落受江西五大水系及长江来水的双重影响,丰枯水位面积相关极大,这种自然地理特征直接影响着水体质量。由于枯水期水量仅为丰水期的1%-2%,而污染物排放无太大变化,此时水体水质最差。丰水期正值农耕时期,化肥农药...
(一)水质污染呈加重趋势
鄱阳湖因吞吐型湖泊特点,水位涨落受江西五大水系及长江来水的双重影响,丰枯水位面积相关极大,这种自然地理特征直接影响着水体质量。由于枯水期水量仅为丰水期的1%-2%,而污染物排放无太大变化,此时水体水质最差。丰水期正值农耕时期,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使得大量有机物随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进入鄱阳湖,此时污染排放负荷最重。鄱阳湖采砂作业及航运船舶排放的油污水,也对水体水质造成破坏
(二)水资源忧患意识薄弱
少数地方和企业对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盲目承接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污染企业和项目,留下环境污染事故隐患。一些企业管理者环境意识不强,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粗放型经济造成部分地区已无富余环境容量,对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制约。
(三)缺乏统一管理机制
目前在流域和湖区的环境管理方面,农业、林业、水利、水产、国土、海事、环保等部门各司其职,由于上下游之间、各部门之间、各行业之间利益的不统一,职能交叉重叠,管理体制不顺,造成多头管理、多头不管、相互推逶、有利都上、无利则让等现象时有发生,亟需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
(四)环保基础设备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滨湖各县均尚未建成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十分普遍。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场也未达到卫生填埋要求。大量生活污染源直排入湖,有机污染富集在湖区,致使鄱阳湖部分水域有机污染加重,水质呈下降趋势。
(五)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
由于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县利用率低,造成湖区氮磷污染物大幅增加。渔业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化肥养鱼、网箱养鱼,使湖区浮游植物生长迅速,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加快,已经威胁到水体质量和饮用水源安全。
(六)水质监控能力亟待加强
主要体现在:一是监测点位设置过少,鄱阳湖60%以上水域分布在九江,但仅有2个国家级监测点位,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湖区的环境现状。二是滨湖各县监测能力薄弱,缺少水质监测技术人员和仪器,影响了鄱阳水质监控工作的开展。三是县级环保部门包括机构建设、人员素质、资金投入、监管能力、应急能力等均有待加强。
(七)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除永修县星火工业园定位明确、产业集聚外,滨湖县区在产业结构上存在求大求全现象,缺乏结合资源环境特点和功能区划的明确定位和产业分工,一些工业企业还存在超标排污问题,还存在重化工业事故性排放的环境风险。
(八)生态系统质量下降
鄱阳湖湿地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尚未得到系统有效的保护。存在把湿地当作荒滩、荒地、荒水无度无序开发利用现象,加之湖区“人鸟争食、人湖争地”的矛盾突出,乱捕滥猎、非法采砂、非法围堰、湖区用水过度等问题屡禁不止,鄱阳湖湿地资源不断遭到侵害,湿地资源萎缩,生态质量下降,湖泊生态系统日益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