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川龙溪一虹口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域,介于盆地底部川西平原植被小区与盆地西部中山植被地区龙门山植被小区之间,是两大植物区系的交会地区。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与中国一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植物在此均有分布,其自然地带性植被是以杉木为主的针阔叶混交...
四川龙溪一虹口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域,介于盆地底部川西平原植被小区与盆地西部中山植被地区龙门山植被小区之间,是两大植物区系的交会地区。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与中国一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植物在此均有分布,其自然地带性植被是以杉木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由于四川龙溪一虹口自然保护区地处横断山脉东缘向四川盆地的交接之处,地貌起伏较大,地形复杂,有高山、中山、低山、河谷、丘陵、山间谷地、山前平原等多种类型,海拔在870~4582m。本区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土壤带分布明显,使龙池地区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加之这一地区基本无人开发,人类活动影响较少,其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与其他地区相比,保存完好,野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且有不少本地区特有种、孑遗种。
除了上述因素造成植物物种繁多外,水平地带性因素中地质历史的演变也是重要的原因3从目前植物种类成分上既可以看到古代的第三纪的孑遗植物种,还可以找到日本及亚热带植物种类成分,这些复杂的植被交会生存,形成了现在的保护区植被。保护区由于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保存了许多第三纪甚至更古老的植物,保护区的植被除受水平地带性因素影响外,非地带性因素也是影响植被分布的重要原因。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和气候土壤的不同,植被类型及植物区系也随之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并具有以下特征。
1.植物种类丰富:据初步调查,保护区植物种类达10000种以上。维管束植物共有208科,1130属,3138种,其中蕨类植物37科,97属,228种;裸子植物10科,31属,110种;被子植物161科,997属,2800种。苔藓类植物达400余种,是目前世界上苔藓种类最多的地区。就植物的种类而言,保护区植物的种类占中国植物总种数的10%。
2.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根据吴征镒、王荷先教授对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划分的原则进行统计分析,不难发现有以下一些特点。
(1)本地区的植物区系成分除与中亚地理成分有较少联系外,与其他14个地理成分都有一定的联系,都能找到代表属、种,这充分反映出本地区区系成分的复杂性。
(2)温带成分较热带成分占有明显优势。广义的温带成分包括北温带分布,东亚一北美洲际间断分布,温带亚洲分布,旧大陆温带分布,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东亚分布的成分,共计约272属;广义的热带成分包括泛热带成分,热带美洲与热带亚洲间断分布,旧大陆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热带亚洲、热带非洲分布,热带亚洲分布的成分,共计约176属。这种温带成分明显占优势现象的出现,首先是受地理纬度的影响。由于本区地处中纬度,大气候条件更有利于温带和北极植物区系成分的发育和发展。除此之外,本区高山地貌的冷湿条件也是导致温带植物区系成分充分发育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特别是海拔高达4582m的光光山,对于丰富本区的温带植物区系成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北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特别明显,两者之和约占整个温带成分的66.42%。表明本区温带植物区系成分的形成和发育主要受制于第四纪冰川大气候的影响和当地小气候的影响,而与美洲大陆、古地中海、西亚、中亚以及亚洲大陆的其他部分联系不甚密切,这与本区处在四川盆周山地和四周有中高山的阻挡不无关系。
3.区系成分古老性:表现为原始科属种类比较多,孑遗植物比较多,珍稀濒危植物比较多。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素来享有“川西植物园”和“横断山门户”之称。按恩格勒系统,本区的原始科属种较为丰富,像裸子植物的松科、杉科、柏科植物,银杏等都有分布,特别是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在本区分布非常广泛,为数甚多,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并不鲜见。被子植物中原始科属有木兰科的木兰属、含笑属、木莲属,毛茛科的银莲花属、铁线莲属、乌头属,樟科的桢楠属、润楠属、山胡椒属、木姜子属、赛楠属,卫矛科的卫矛属、南蛇藤属,鼠李科的鼠李属,连香树科的连香树,水青树科的水青树,领春木科的领春木,槭树树科的槭属,山毛棒科的水青桐属、栲属、石栎属、栎属、青梱属,桦木科的桦木属、赤杨属,胡桃科的胡桃属,防己科的防己属,紫树科的紫树属,清风藤科的清风藤属、泡花树属等。除原始的科、属、单种属、少种属以外,本区珍稀淑危植物也很丰富,属于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有银杏、洪桐。此外,还有珍稀濒危植物杜仲、连香树、鹅掌楸、水青树、蓖子三尖杉、楠木、领春木、梓叶械、厚朴、德花杉、丽江铁杉、银鹤树、八角莲、延龄草等。
4.区系成分的交会现象明显,具有过渡性特点:从本区的种子植物所隶属的地理成分和数目多寡来分析,发现本区植物区系成分有两方面的过渡性,表现为热带、泛热带成分向北温带、泛温带成分过渡,热带亚洲、喜马拉雅成分向东亚、东亚_北美洲际间断分布成分过渡,尤其是后一种过渡性表现比较明显。也就是说,四川盆地的西部盆周山地很有可能是中国一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东亚一日本植物区系的交会地带,进一步证实了前人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