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美国由战后的“复兴”中国遏制苏联急速地转向复兴日本遇制中苏,于是在经济上也从限制转为扶植日本垄断资本。首先,美国取消了对日本的一切赔偿要求,使原来已被指定作为赔偿用的大批军需工业和...
随着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美国由战后的“复兴”中国遏制苏联急速地转向复兴日本遇制中苏,于是在经济上也从限制转为扶植日本垄断资本。首先,美国取消了对日本的一切赔偿要求,使原来已被指定作为赔偿用的大批军需工业和其他工业部门的大企业基本上被保存下来。同时,美国政府向日本提供了名目繁多的经济援助。在1945年9月至1951年间,经济援助共达21亿美元,占同一时期日本进口总倾的38%,侵朝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军事特需对日本经济的刺激作用尤为明显。1951年至1955年,日本通过“特需”订货得到22.2亿美元,占日本同期商品出口总额的50%。
此外,美国的贷款、直接投资、技术翰出也接踵而来。
美国和日本所建立的特殊关系,还使日本摆脱了沉重的军费负担。
改革管理体制、实现经营管理现代化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日本旧财阀领导人在战后民主改革中被迫从政治经济舞台上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代新型的经营家。他们的登台不是凭借旧的家族特权、股票多少,而是靠个人才干、经营知识和能力。与旧财阀不同,他们学有专长、精通业务而又雄心勃勃,富有资本主义进取精神,拼命地追求现代化。这些经营者的主要特点是,他们同公司的所有权几乎无关,一文不名的人可以当选为一个大企业的经理或大公司的董事长:一个资本家,由于个人原因,可能在自己持股最多的公司里任何职务也没有。这种使资本和经营分离开来的新体制,在日本称之为“经营者革命”。正是依靠这一大批新型管理专家,日本才卓有成效地吸收了美欧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逐步建立起一套用先进科学技术设备武装起来的、高效率的经营管理体制。
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经营愈来愈复杂。如果只依靠资本家的个人管理或最高经营者的直接管理是很困难的。日本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企业的管理方式同本国传统的管理体制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具有日本特点的分权与集权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既发挥企业基层部门的主动性,又保证了整个企业的集中统一。同时,日本企业积极推行经营管理技术的自动化。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过程,如企业的订货合同、成本计算,生产计划、人事工资、财务管理等等都由电子计算机来承担。此外,还采用多种笼络人心的工资制度来刺激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使职工主动关心企业,无偿地贡献越来越多的劳动。
195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引进补助制度》,对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企业给予优惠的补助,补助顿差不多等于进口设备的1/2价值。在政府的大力鼓励下.不仅全面引进电子、自动化等尖端技术,而且也全面引进钢铁、机械、电力等基础工业部门的新技术,一直到纤维、食品工业等一般部门的新技术。而且,不择对象、不问国家大小,只要对本国技术发展有利就吸收进来。除了美国外,还从大约40多个国家引进了先进技术,有的甚至是从发展中国家引进的。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外国新技术并不是不顾实效地盲目引进,也不是简单地照搬、仿造一项引进的产品,而是经过他们的吸收、消化和再创造,几年之后就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市场上,与同类产品展开激烈的竞争。
积极引进新技术的方针,使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走了捷径。1950年日本工业技术比美国落后二三十年,到Ills-ff年缩短为10至15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已经赶上西欧诸国。据统计,1950-1960年制造业平均增长率为21%,而依靠外国技术生产的产品增长率则高达72%。日本战后从国外所引进的钢铁技术达2000多项,然后取他人之所长,将各国技术结合成一个系统,一举建成世界最先进的钢铁企业.更是明显一例。在1955-197。年之间,通过引进,日本几乎掌握了全世界半个世纪中发明的全部先进技术,从而实现了主要经济部门的技术改造。
战后日本经济获得了高速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