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四川的西北部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地处长江、黄河的源头地区,是四川省岷江、沱江、嘉陵江等主要水系的发源地,是滋润天府之国的重要生态屏障。那里有九寨沟、黄龙等世界自然遗产和奇妙绝伦的自然风光,有国宝大熊猫的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有浓郁奔放的藏羌民族风情。60多年前...
在四川的西北部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地处长江、黄河的源头地区,是四川省岷江、沱江、嘉陵江等主要水系的发源地,是滋润天府之国的重要生态屏障。那里有九寨沟、黄龙等世界自然遗产和奇妙绝伦的自然风光,有国宝大熊猫的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有浓郁奔放的藏羌民族风情。60多年前,红军曾从这里爬雪山过草地,走向胜利,因此,这里被誉为“红色的高原”。日前,记者随四川环保世纪行采访团专程赴位于川西北高原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采访时却发现,由于长期以来的自然和人为原因,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已极度脆弱,川西北高原这块生态战略高地正面临着空前的生态危机。
沙进人退上牛山……..红原,顾名思义就是红军经过的草原。然而,当红原县藏族副县长常勇把记者带到城北面仅10多公里的瓦切乡一处山坡时,记者并没有见到“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景,眼前的情景让人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宽约数公里、带状分布的黄沙横亘在草场的边缘,并逐渐向山坡和草场侵蚀、延伸,细细的黄沙上寸草不生,在蓝天下尤其刺眼,风起沙扬,茫茫一片,仿佛置身西北的戈壁沙漠中。
红原县畜牧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瓦切乡这块沙化严重的草场约有1.3万多亩,全县共有29.87万亩草场沙化,占全县土地的2.6%。20世纪90年代以来,草场沙化速度明显加快,面积逐渐扩大。虽然红原县从1999年开始被列入第三批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县,实施了人工造林、种草、围栏封育等治理措施,缓解了局部地区的沙化进程,但要遏制大范围的草场沙化仍很困难。
藏族妇女巴西带着两个孩子在稀疏的草地上放牧,她指着不远处的沙丘告诉记者,原来她的家就住在那里,去年由于沙化厉害,家的周围已经变成了沙漠,牛羊没有草吃,才迁到了现在住的地方,只是不知这里能住上多久,说不定不久还要被沙漠赶到更远的地方。
巴西一家的担忧并非多余,在瓦切乡,由于沙化侵蚀,草场面积缩小,成群的牦牛不得不越爬越高,靠山顶上仅存的一片绿草为生。
若尔盖县大扎寺镇河西村有一个地方叫作谢马拉也,这个地方的沙化面积又比红原的瓦切乡大了很多,许多完全沙漠化的山丘连片起伏。据当地人介绍,在位于若尔盖湿地国家级生态功能区核心区内的辖曼乡,沙化的情况比这还厉害。记者顶风站在沙丘上看着山下著名的若尔盖湿地,黄沙与赫色的湿地形成强烈的反差。若尔盖县人大副主任白玛塔告诉告诉记者,若尔盖县沙化的土地面积25627.2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5%,而且正以每年平均11.8%的速度递增。据调查,受到威胁和严重威胁的草场面积达203.65万亩,危及村庄30个、公路20公里,年直接经济损失达到870.8万元。由环境污染和化危害,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在辖曼境内,玛乐干曲已露出干枯的河床,形成新的沙源,沃布钦措等沼泽湖泊严重萎缩,有的变成了季节性湖泊。
据四川省农科院遥感中心分析,造成川西北高原草场沙化的主要原因,一是草场鼠、虫危害严重,加剧了土地沙化进程。仅若尔盖县三级危害面积就逾百亩,而且还在不断扩展。二是由于第四纪末期冰川的剧烈运动,导致河流中心不等量下沉,各大河流及其支流均不同程度改道,旧河床的废弃风沙、土壤形成沙源。三是该地区冬春降水少,且八级以上大风增加趋势明显,为冬春季节草地沙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四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草场单位面积载畜量过大,长期处于超载过牧的状态。若尔盖县1958年全县牧畜量仅33.7万混合头,2000年全县各类牧畜存栏数达100万混合头,超载率达70.8%。
刻在湿地上的“刀痕”……若尔盖湿地是记者此行的采访重点。这片湿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面积6180平方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贮存水量高达8.4亿立方米,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和我国生物多样性重要保护地,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早在1994年,若尔盖县人民政府就建立了若尔盖辖曼自然保护区,1998年建立了国家级片段保护区,2001年,若尔盖-玛曲湿地又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车过九曲黄河第一弯――唐克镇,翻过一道山梁,地势变得平缓起来,沿着川陇国道前行不远,就能看到了公路旁水泥砖瓦砌成的“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醒目宣传标志牌,提示我们已进入湿地自然保护区。大片大片的草原湿地,随着山丘的起伏连绵不断,一直铺向远方的地平线。黑色的牦牛和白色的绵羊,密密麻麻,一群接着一群,由于过度啃食和践踏,牛羊过后的草原露出斑驳的黑赫色的泥土。若尔盖草原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95%,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畜牧业的发展,保护区及周边地区过度放牧问题日益严重。
在草原上,记者发现许多隆起的、脸盆样大小的土包,当地人告诉我们,那些都是“土拱子”――高原鼢鼠的“作品”。由于草原上蛇、鹰等老鼠的天敌数量锐减,老鼠空前泛滥,危害日益猖獗。据调查,阿坝州1995年鼠害面积已达24.03万公顷,并以年均10%的速度扩大。鼠害严重时,黑唇尔鼠和高原鼢鼠最大密度分别达739只/公顷和56只/公顷。当地老百姓想了很多办法灭鼠,投药,、捕杀等均收效甚弱。为了保护草原湿地资源,县里在财力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安排资金以每只1元钱的价格收购老鼠,鼓励人们进行灭鼠。当地老百姓告诉记者,他们特别祈盼专家们能研制出生物药物、基因药物以阻碍老鼠的繁衍生育,从根本上使老鼠“断子绝孙”。
除了猖狂的老鼠和超载的牛羊,在草原还能发现人的“杰作”。原本平坦的草原湿地上,残留着许多弯弯曲曲像战壕一样的沟渠,那并非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若干年前,人们在“人定胜天”思想的指导下,盲目发展畜牧业,在草原沼泽上大肆挖沟排水、疏干沼泽造成的。据说,这片草原上有数千公里长的排水沟。这些排水沟排干了沼泽的积水,在气候失调的作用下,使沼泽面积逐渐减少,造成近80%的沼泽干涸,多处湖泊消失。若尔盖著名的热尔大坝(草原)23条沟中,仅两条还有少量的水。人们称这些人为挖掘的水沟是刻在湿地上的累累“刀痕”。
留住黑颈鹤最后的家园 ………若尔盖湿地是世界唯一的高原鹤类――黑颈鹤在我国最集中的分布区和重要繁殖地。若尔盖湿地还是许多鱼类、水禽、迁徙候鸟及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也是许多珍稀水生动物的生长地,其中有豹、金雕等1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几十种二级保护动物和100多种沼泽植物。
热尔大坝的花海是若尔盖湿地中心地带最大的一片沼泽,也是黑颈鹤最集中的栖息地。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管理处就设在此处,一条几公里长的简易公路与国道相连,从管理处骑马或步行就能到达花海边,距离也不过两三公里。记者到来时,因为季节的原因,没有见到旅游的团队,许多供游人骑的马匹在闲散寺吃草。据当地人讲,早一个月来这里旅游的人很多,帐篷连片成城,非常热闹。管理处的同志介绍说,为了开发旅游资源,今年初,若尔盖县政府将热尔大坝花海风景区的开发权交给了保护区管理处。保护区和旅游局合作,管理处投入资金30万元,开发了观鸟(黑颈鹤)亭和草原度假移动帐篷,进行旅游开发建设,7月份正式接待游客,开展了观鸟、骑马、藏族歌舞和藏餐等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