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的地名学贡献

王应麟的地名学贡献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1-16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065

标签:

摘要: 王应麟长于地理考证,是系统论述历代疆域与政区沿革及军事地理的先驱。他的地名学贡献,主要保存在《通鉴地理通释》、《困学纪闻》、《玉海》、《诗地理考》、《小学绀珠》等书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通鉴地理通释》和《困学纪闻》。他自己说:“余闲居观《通鉴》,将笺释其地名,...

王应麟长于地理考证,是系统论述历代疆域与政区沿革及军事地理的先驱。他的地名学贡献,主要保存在《通鉴地理通释》、《困学纪闻》、《玉海》、《诗地理考》、《小学绀珠》等书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通鉴地理通释》和《困学纪闻》。他自己说:“余闲居观《通鉴》,将笺释其地名,举纲提要,首以州域,次以都邑,推表山川,参以乐毅、王朴之崇论宏议,稽《左氏》、《国语》、《战国策》、《通典》所叙历代形势,以为兴替成败之鉴。”清人王鸣盛认为此书“虽题曰《通鉴》,实是泛考古今地理,不专释《通鉴》,在宋人考证书中为最有根柢者”。《困学纪闻》则被目为清代考证学的先导。

历史上的地名,有的同名异地,有的同地异名,王应麟说:“二地而一名者,若王城、葵丘、酒泉、贝丘、钟离之类;一地而二名者,若白羽、夹谷、夷垂、葭、发阳之类;方城、细柳、丹水之有三,涂山、历山、东阳、武城之有四”,感到前人在地名沿革方面“袭讹踵谬,不可殚纪”,并举例云:“潘岳赋西征,不知成师之曲沃在河东;韩皋论《广陵散》,不知魏之扬州治寿春;韩文公南阳人,在河内之修武,而误曰邓州;《史记》鄧关在汉中之长利,而误曰洵阳;杜子美诗‘三奇戍’在彭州之导江,而误改曰三城;荀卿兰陵非常州也,孔明渡泸非泸州也,公琰屯涪非涪州也,公瑾赤壁非黄也,元规南楼非鄂也,……沔,一也,而或二之;吴、会,二也,而或一之;江统误鄹于沛郡,皇甫谧误商丘于灌阳,颜师古误邛都于邛州、青衣于嘉州、南陵于宣州;注《文选》不知夷庚,注本草不知沙苑”,指出“博见强志者,犹或失之”,认为地名“或若异而同,或似是而非,不可谓博识为玩物而不之考也。

在自然地理实体的地名方面,王应麟觉得“日月星辰之度终古而不易,郡国山川之名屡变而无穷”,“山河不改,陵谷屡迁”,因而对于山川地名的地望加以一一详考。《玉海》卷二〇考证了历代山川地名,如黄帝空桐山、尧山、舜十二州山川、舜历山、禹九州山川名、禹九江、禹三江、禹九山、禹九川、禹四渎、禹龙门山、禹七十川、商傅岩、周九州山川、九敷、周岐山、孔子记山川、诗书山川、秦五岭、汉郡县山川、汉上林八川、汉河源、汉祁连山、汉八薮、汉雍州山川、汉太一山、蜀三江、唐天下水泉、唐驻骅山等。《困学纪闻》卷一六“历代漕运考”考证了汉、魏、晋、隋、唐、后周的渭渠、千金渴、五丈河等26个水利地名。《通释》卷五“十道山川考”又专考唐代十道64座名山、44条大川的具体方位及其历史沿革,如河北道井陉山:“在真定府井陉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平,中下,似井,故名之。韩信击赵欲下井陉,隋唐置井州,井陉口今名土门口,在获鹿县西南十里,有井陉关,一名土门,即太行八陉之第五径也。”又如江南道武夷山:“在建宁府崇安县南三十里,《汉(书)•郊祀志》有武夷君。朱文公《武夷图•序》:峰峦岩壑,秀拔奇伟,清溪九曲流出其间。”可见,王应麟考证时还使用了当时最新的朱熹著作。

对于人文地理地名的考释,王应麟也不遗余力。历代政区中的州、郡、县,从地名学角度考察乃是政区地名的通名,《通释》卷一至卷三“历代州域总叙”考述了秦四十郡、汉九国、十三部、后汉郡国、三国州郡、晋十九州、宋二十二州、齐二十三州、梁陈州郡、后魏州郡、北齐后周州郡、隋州郡、唐十道、二十四都督、十五道、十节度、六都护、五代所有州、宋二十三路的历代政区制度沿革、一级政区名称与治所、疆域范围的变迁。《通释》卷七“名臣议论考”对乐毅《对伐齐》、《萧何韩信论定三秦》、诸葛亮《隆中对》、王朴《平边策》等文献中的军事险要地名作了详尽而又全面的诠释。《通释》卷十四《石晋十六州考》也是有感而发,含有深刻的用意,他写道:“周世宗取瀛莫二州,而十四州终沦于异域;艺祖出幽燕图示赵普,普以为其难在守;宣和奸臣与女真夹攻,得燕山、云中空城,而故都禾黍、中夏涂炭矣。《易》师之上曰:‘小人勿用,必乱邦也。’余为之感慨。”在《玉海》卷十七、卷十八两卷中所考政区地名还有汉高祖置郡、汉新置郡国、汉开置郡国、汉同姓九国、汉功臣八国、汉三河、汉五属国、汉西域四郡、汉河西四郡、汉初郡十七、汉朝鲜四郡、汉内郡、汉缘边九郡、汉中兴郡国、汉中兴郡县改异并省、汉郡邑侯国总八郡县本末、汉春秋三史地名、汉省州并郡等内容,向读者展示的简直是一部汉代政区地名沿革史。《玉海》卷十八“宋朝郡国名”、“郡名”两条所录所谓的“郡名”,系宋代专以备封的郡额,因而出现了一些历史上根本不曾作过政区的郡名,如姑苏郡(苏州郡额)、闽山郡、朱方郡、嘉禾郡等。

关于地名用字与方位的考证,王应麟也有多处发明。例如浯溪为唐元结所命名,王应麟说:“琅邪郡灵门县壶山,浯水所出。元次山名浯溪,亦有所本,非自造字也。”又如奇章县,王应麟写道:“隋牛弘封奇章公,僧孺其后也。奇章,巴州之县,梁普通六年置,取县东八里奇章山为名。隋唐志、《通典》、《九域志》、《舆地广记》皆云其章,误也。《续通典》作‘奇章’。”此处他辨明了奇章公是“奇”字,而非“其”字。®再如南陵县,《汉书》卷八六《王嘉传》:“察廉为南陵丞”,颜师古注:“南陵,县名,属宣城”,王应麟辨驳道:“按汉无宣城郡南陵县,南陵属京兆,文帝七年置。颜注不考《地理志》,何邪?”还如诸葛亮躬耕的“南阳”,王应麟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南阳是襄阳墟名,非南阳郡也”,阎若璩注:“南阳为墟名,出《异苑注》。”寥寥数字,足以解决诸葛亮躬耕地在今襄阳不在今南阳的问题。此外,作为浙东乡贤的王应麟对庆元府地名也有所考证,《深宁文钞摭余编》卷二收有《辨四明图经》、《州郡》、《余姚郡》、《鄧》、《鄞》、《句章》、《甬东》七篇短文。

至于地名渊源的解释,王应麟也做了不少工作,如《诗地理考》卷一“河洲”条:“朱氏曰:河,北方流水之通名,《庄子音义》云:北人名水皆云河。”《困学纪闻》卷十六“五丈河”:“其广五丈”。《通释》卷五山南道“熊耳山”:“在商州上洛县南四十里,其山两峰,状若熊耳”;同卷江南道“庐山”:“在江州浔阳县东三十二里、南康军城北十五里,本名鄣山,《郡县志》:匡俗(字子孝)庐于此山,汉武帝拜为大明公,俗号庐君,故名”;又同卷“浙江”:“在临安府钱塘县南十二里,越州山阴县西二十五里,庄子云淛河,盖取其曲折为名”。但是,这些地名渊源解释大多录自前人著作,有的已注明了出处,而有的并未注明引自何书。例如《通释》卷五江南道“天目山”:“在临安府于潜县北六十里,有两峰,峰顶各有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这与《元和郡县志》卷二五杭州于潜县“天目山”条竟然一字不差!按:天目山之得名,《元和郡县志》的记载并非最早,南朝陈顾野王《舆地志》对此已早有渊源解释©。并且,同样的地名渊源解释还有重复出现的情况,如岐山之得名,既见于《通释》卷五关内道名山,又见于《玉海》卷二〇“周岐山”条。

王应麟一生之著作,清四库馆臣评介道:“其征引浩博,考核明确,而叙列朝分据战攻,尤一一得其要领,于史学最为有功“应麟博洽多闻,在宋代罕其类比”,较南宋末年诸人侈空谈而鲜实证者,其分量相近人吴其昌认为王应麟是宋代地理学史上成绩最大的学者王应麟在地名学上的贡献,亦可作如是观。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