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与社会信息化需要GIS人才


发布日期 : 2017-10-27 08:01:40 UTC

信息时代的来临,正改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GIS技术正在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起着巨大作用。

GIS的应用具体范围大到地球村、数字国家,小到数字居民区、 数字家庭。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城市化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化带来了富足、 繁荣,但也带来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资源短缺、 用地紧张等一系列城市问题,这也为地理信息技术GIS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当前世界各国的城市,尤其在经济发达和发展要求较高的城市, 数字城市研究日趋成熟,城市信息化管理成为热门研究领域, 各城市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利用GIS技术进行社会、 经济、文化、基础设施、交通通讯、城市规划等数字管理, 成为构筑新世纪人类生存环境的新模式。

GIS的地理空间数据综合处理功能,对政府部门获得资源与环境方面的信息, 科学地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洪水、 黄河断流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耕地面积减少、 荒漠化加剧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尖锐,面对这些问题以前往往 是个别地作出反应,在某种程度上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而利用GIS技术可以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提供高分辨率和三维的信息, 为政府部门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GIS技术在国家大型工程决策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用GIS虚拟大型水库建成后的环境变化,为建库提供依据,制订相应的对策。

GIS技术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当今社会,网上购物、 电子货币、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等已逐渐成熟和完善。 GIS给我们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缩小时间和空间, 轻松实现“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

从技术背景看,GIS逐步进人信息技术的主流, 而信息技术又是知识经济的主体。国家级、地区级和全球性的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RSDI,GSDI)是GIS的一个核心,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 并且在世界范围内积累了海童的建立GIS所需的原始数字化数据和相应的资料。

美国在1993年提出国家信息技术设施的建设, 1994年提出了建立国家空间数据基础信息技术, 1998年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 是面向全社会的一个号召,是一种国家战略目标, 是政府、产业部门利用高科技共建共享的、涉及全球的信息系统工程。

中国目前处于GIS的战略研究阶段。GIS从更髙的层次、 系统论和一体化的角度来组合和应用已有和正在发展的理论、 技术、数据和能力,更广泛、更深人、更有效、更经济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GIS是“数字化地球”、“信息化地球”的基础, 信息化发展需要大量的GIS专业人才,需要具有GIS基本素养的人才。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GIS教育很必要也很紧迫, 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GIS教育对我们国家信息产业,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是信息时代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GIS在技术和应用水平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特别是GIS教育和普及程度,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