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spatial data)是指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 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 它可以用来描述来自现实世界的目标,具有定位、定性、 时间和空间关系等特性。定位是指在一个已知的坐标系里空间目标 都具有惟一的空间位置;定性是指有关空间目标的自然属性, 它伴随着目标的地理位置;时间是指空间目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空间关系通常又称拓扑关系。从这--概念出发, 可以将空间数据直观地分为两种类铟的数据; 空间图形数据与可空间化的属性数据; 可空间化的属性数据是指可以与空间图形数据库中的实体 (以下简称“空间实体”)建立关联的数据。 属性数据与空间图形数据建立空间关联的过程称为空间化。
全球变化研究(如气候趋势、环境监测等) 需要大范围的动态信息内涵,才有实质性的意义。 然而,人们过去只能在一个非常小的面积上观测这些信息: 定位观测台站(如气象站)获得的是点状地表特征参数; 大地测量等野外作业获得大量测线数据。在传统的地理研究中, 采用的是基于有限观测点数据的数值计算方法, 以绘制等值线的方法表达区域分布信息。 在将站点数据扩展到面上(如流域)数据时, 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内插方法的地学合理性、时效性、 基础数据的完整性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为地理数据空间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