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下水质量状况

全国地下水质量状况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1-07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6969

标签:

摘要: 南方地下水质量优于北方地下水质量 东部平原区地下水质量优于西部内陆盆地的地下水质量 山区地下水质量优于平原地下水质量 山前及山间平原地下水质量优于滨海区地下水质量 古河道带的地下水质量优于河间带的地下水质量 深层地下水质量常常优于浅层地下水质量 人类活动对...

南方地下水质量优于北方地下水质量

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大,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较好。除沿海地区,因受海陆作用,有近于平行海岸的条带状高矿化咸水、盐水分布外,其他地区的地下水基本上以可供饮用的为主,其中江西、福建、云南、海南、贵州、四川等省,I级地下水分布面积占各省地下水分布面积的90%以上。人类活动导致的污染主要限于局部地区。北方则不然,气候比较干旱,降水量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条件相对较差,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大,地下水污染和环境地质问题在一定地区已呈面状分布。

东部平原区地下水质量优于西部内陆盆地的地下水质量

我国地形总体特征为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三大阶梯逐级降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补给地下水后,与所流经的介质(岩石)发生水岩作用,在区域排泄区或溢出带排泄,由于蒸发作用,产生盐分的积聚。特别在西北内陆盆地,由于长期干旱化气候的影响,在盆地中心地带形成聚盐区。

山区地下水质量优于平原地下水质量

山区降水量比平原区大,地形坡度与地下水水力坡度亦较大,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而平原或盆地是地下水汇集区或排泄区,山区来水携带大量溶解盐,特别是一些有毒有害元素或组分,在山前地带积聚形成“病害水”区。全国各省份普遍存在从山区到平原(或盆地)地下水质量逐渐由好变差的分布规律。

山前及山间平原地下水质量优于滨海区地下水质量

沿海地带受海陆作用影响明显,自海边向内地,地下水的矿化度明显由高变低,地下水质量呈现由次变好的分布态势。此外,沿海地带沉积物颗粒较细,地下水排泄以蒸发为主,此现象在东部几个大平原尤为明显。

古河道带的地下水质量优于河间带的地下水质量

古河道带是河流主流地带,一般水质较好。古河道向两侧河间地带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特别是地上悬河(如黄河),河床两侧的低洼地带盐分不断积聚,地下水质量较差。

深层地下水质量常常优于浅层地下水质量

尽管深层地下水质量变化受控因素较多,但据几个大平原区已开采的深层地下水质量情况而言,深层地下水质量往往优于浅层地下水质量。深层地下水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在距今1万〜2万年期间,当时气候比较寒冷,区域排泄基准面较低,例如,海平面比现在要低80〜100m,在西部地区湖平面也低得多,地下水循环更新速度相对要快。气候寒冷条件抑制可溶性盐的溶滤及迁移,因此,蕴藏在地下深层的低矿化地下水是质量优良的供水水源。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以活动集中地点为中心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及垃圾堆放、工业“三废”等的排放,以及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污染严重区主要分布在城镇周围区、排污河道两侧、地表污染水体分布区及引污水灌溉农田区。城市化导致城市及下游地带地下水质量发生变异或污染,全国大中城市浅层地下水已不同程度遭受污染。其中约一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严重,部分城市浅层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饮用。污染组分主要有三氮、酚、氰、重金属、总硬度及有机污染指标COD等。地下水污染不仅检出组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污染程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有些地区(例如河北廊坊、衡水、沧州等地)深层水中已有污染物检出。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由此造成的缺水城市和地区日益增多。地下水污染正由点污染、条带状污染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从城市向周围蔓延,应引起高度重视。

农业开发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地下水产生面状污染,河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严重,浅层地下水已出现面状污染态势。工矿企业“3废”排放及水资源消耗等引起地下水系统的破坏或水质恶化现象已趋于普遍。水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地下水超量开采、水库等水利工程修建、跨流域调水等改变了水循环条件。北方平原区的河流经常断流或成为排污河,长期下去将严重污染地下水,导致地下水环境质量进一步下降。

全国32个省份(台湾省未计)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饮用水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区。尤其在我国北方丘陵山区的克山病、大骨节病、氟中毒、甲状腺肿等地方病,与高氟水、高砷水、低碘水和高铁锰水等的存在有关联。例如,黑龙江省80多个县中,就有70多个县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地方病。据统计,全国有7000多万人仍在饮用此类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地下水。

地下水污染程度和范围除受各种污染源影响外,水文地质条件亦是影响污染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方面。在裸露基岩分布区和山前冲洪积区,污染物易于进入含水体系,应重点保护。有厚层黏性土分布地区,地下水防污染条件比较好,地下水污染就比较轻或没有明显污染产生。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