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基本概况


发布日期: 2016-11-04 07:46:50 UTC

标签:

国名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代码ET。

国旗旗面自上而下由绿、黄、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 旗面中间有国徽图案。绿色象征希望;黄色象征和平与博爱, 也代表人民建设国家的决心;红色象征人民为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流血牺牲。

国徽圆形。蓝色圆面上一颗放射光芒的金黄色五角星。 蓝色象征和平;五角星代表多样与统一,光芒象征繁荣、昌盛。

面积1103600平方千米。

人口9100万人。

民族约有80多个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有奥罗莫族(40%)、阿姆哈拉族 (20%),其他还有提格雷族(8%)、索马里族(6%)和锡达莫族(4%)等。

语言联邦工作语言为阿姆哈拉语,通用英语,主要还有奥罗莫语、提格雷语等民族语言。

宗教约45%的居民信奉埃塞正教,40%~45%信奉伊斯兰教, 5%信奉新教,其他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国庆5月28曰。

行政区划两个自治行政区,分别是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和商业城市德雷达瓦, 另有按民族划分的9个州。

货币埃塞俄比亚比尔

自然

位于非洲的东部。北邻厄立特里亚,南连肯尼亚,西与苏丹和南苏丹交界, 东与索马里、吉布提接壤。地形以埃塞俄比亚高原为主体, 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有“非洲屋脊”之称。 西部地势最髙,许多山峰海拔3500米以上,其中达尚峰海拔4620米,为全国最髙峰;东部主要属高原。

境内河流湖泊较多,水资源丰富,号称“东非水塔”。 最大河流阿巴伊河属青尼罗河水系,是尼罗河主要水源之一。 舍贝莱河和朱巴河属印度洋水系。最重要的内流河是注入阿贝湖的阿瓦什河。 塔纳湖为全国最大淡水湖,为阿巴伊河(青尼罗河上游河段)发源地。

全国大部地区为热带高原气候,年均温13℃。一年分旱、雨两季, 10月到翌年1月为旱季,2-5月为小雨季,6-9月为大雨季。 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占全年的1/3~1/2。

历史

有3000多年文明史。公元前8世纪建立努比亚王国。公元前后建立阿克苏姆王国, 公元10世纪末被扎格王朝取代。公元13—16世纪,阿姆哈拉人建新兴国家阿比西尼亚, 后遭葡萄牙、奥斯曼帝国和英国入侵。1890年遭意大利人侵, 被迫接受意“保护”。1896年,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大败意军, 意被迫承认埃独立。1930年,海尔•塞拉西一世加冕称帝。 1936年,意再次入侵并占领埃全境,塞拉西流亡英国。 1941年5月,塞拉西归国复位。1974年9月12日,少壮军官发动政变, 推翻塞拉西政权,废除帝制,成立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 1977年2月,门格斯图发动政变上台,自任国家元首。 1979年成立以军人为主的“埃塞俄比亚劳动人民党组织委员会”。 1987年9月,门格斯图宣布结束军事统治,成立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 1988年3月,内战爆发。1991年5月,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推翻门格斯图, 成立过渡政府。1994年改国体为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和议会制, 总统为国家元首。1995年5月举行首次多党制选举。8月21日,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成立,梅莱斯就任总理。1970年11月24日同中国建交。

文化

19世纪前,埃塞俄比亚艺术受宗教影响较大, 特别是雕刻艺术的取材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浅浮雕常用于教堂装饰。 19世纪初开始,取材逐渐增多,特别是绘画取材更多一些世俗成分。

文化教育实行10年义务教育,小学8年,初中2年。有综合性大学21所。

有121家报刊。官方报刊有阿姆哈拉语日报《亚的斯泽门》和季刊《泽门》, 奥罗莫语周报《贝瑞萨》,阿姆哈拉语和英文季刊《今日埃塞俄比亚》, 英文日报《埃塞俄比亚先驱报》,阿拉伯文周报《世界》。 官方埃塞俄比亚通讯社成立于1942年,是埃最早的新闻机构, 也是非洲大陆历史最悠久的通讯社。私营的瓦尔塔信息中心,成立于1993年, 主要报道国内要闻。埃塞俄比亚广播电台对内用8种民族语言, 对外用英、法和阿拉伯语广播。埃塞俄比亚电视台是国内唯一的电视台, 播放阿姆哈拉、奥罗莫和提格雷语节目。

著名建筑

非洲大厦

位于亚的斯亚贝巴市区南部,是一座现代化的圆形建筑, 象征非洲人民的团结。大厅内有一幅体现非洲人民与苦难做斗争的巨型彩色玻璃壁画, 还有会议厅、报告厅,安装同声传译系统,多次举行国际性会议。大厦内还陈列着各种艺术品。

拉利贝拉岩洞教堂

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是12、13世纪基督教文化在埃塞俄比亚繁荣发展的非凡产物, 被称为“非洲奇迹”。教堂坐落在岩石的深坑中,几乎都在地平面之下。 共11个教堂,最大的教堂是梅德哈尼阿莱姆教堂,保持着阿克苏姆文化的元素。 耶稣基督教堂雕刻精细,是唯——个有五个中殿的教堂。 圣玛利亚教堂中有少见的动物浅浮雕。197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经济

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主要有黄金、铂、镍、铜、铁、煤、硅、钾盐、磷酸盐、大理石、 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气等矿藏。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9%。

工业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门类不齐全。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左右, 主要有食品、纺织和皮革加工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主要有种植业、畜牧业,以及小部分的渔业和林业等部门。 种植业以小农耕作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台麸、小麦等, 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恰特草、鲜花和油料等。畜牧业大国, 以家庭放牧为主,主要有牛、绵羊、山羊和胳驼。

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潜力很大。境内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野生动物公园, 其中拉利贝拉岩洞教堂、瑟门国家公园、贡德尔地区法西尔盖比城堡、 阿瓦什下游河谷、奥莫下游河谷、阿克苏姆、蒂亚、哈勒尔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路总长4.4万千米,其运输量占全国总运量的90%,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全国唯一的铁路,即亚的斯一吉布提铁路,全长850千米, 在埃塞俄比亚境内的有681千米,但运力不足。有40多个机场, 其中国际机场有亚的斯亚贝巴、德雷达瓦和巴赫达尔。

出口商品主要有咖啡、油籽、恰特草、皮革和黄金, 进口商品主要有机械、汽车、石油产品、化肥、化学品等。 主要贸易伙伴有中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印度和沙特阿拉伯等。

城市和旅游地

亚的斯亚贝巴

埃塞俄比亚首都和特别行政区,东非最大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平均海拔约2450米,靠近国土的几何中心, 非洲海拔最高的山城。百余年前孟尼利克二世的的妻子泰图在这里的温泉旁建立一座房子, 为建城之始,以后又允许贵族在此取得土地。1887年孟尼利克二世正式迁都于此。

俯瞰市区全貌,花草树木生长繁茂,城市周围山峦起伏,环境优美。 亚的斯亚贝巴本身在阿姆哈拉语中有“新鲜花朵”之意。 市区南北地势相差150米左右,习惯上依地势分为上城区和下城区。 上城区为重要的商业区和居民区;下城区建设时间较晚, 有许多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和旅馆,主要有政府机构、车站、机场和工业区。 南北向的丘吉尔街和合作发展大街连接着上下两城。 丘吉尔街是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向南一直延伸到火车站,向北有市政厅(B3)。 市政厅的西北部是著名的孟尼利克二世广场(B3),位于城市中心,是城市交通枢纽。 广场上有孟尼利克二世的白色大理石雕像。 合作发展大街东侧有孟尼利克宫,建筑宏伟。宫殿东部是教堂式建筑。 市区南部有非洲大厦(D4),是非洲联盟总部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所在地。 市内还有圣三一教堂(B4)、獅子园(A4)、国家博物馆(A4)等景点。

贡德尔

是埃塞俄比亚的旧都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位于国境西北部的高原上,南距塔纳湖不远。 18世纪,埃塞俄比亚皇帝法西利达斯将国都迁到这里,便逐渐发展扩大成为城市。 埃塞俄比亚皇帝法西利达斯及其继任者的宅邸——法西尔盖比城堡由900米城墙环绕, 有宫殿、教堂、修道院和独特的公共及私用楼宅, 具有努比亚、阿拉伯和巴洛克的风格。197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哈勒尔

位于埃塞俄比亚的东部,距首都亚的斯亚贝巴500千米。 哈勒尔州首府。农牧产品贸易市场。有榨油、制革、咖啡和木材加工等工厂。

哈勒尔古城是伊斯兰教的第四座圣城,拥有82座清真寺, 其中3座可以追溯到10世纪,以及102个圣地。2006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瑟门国家公园

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面积225平方千米。公园内山峰突兀耸立, 全国最高峰达尚峰就在公园内,是埃塞俄比亚高原最高耸的地区。 园内还有顶部平坦、边缘陡峭的桌状高地。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 如沃利亚野羊、吉拉德狒、瑟门狐等。197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克苏姆考古遗址

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这里竖立着举世闻名的方尖碑, 是非洲阿克苏姆文明的发源地,被誉为埃塞俄比亚的“基石”和“古代文明的摇篮”, 同时阿克苏姆文明也是古代非洲的重要文明。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巨型方尖石碑是阿克苏姆文明的标志性建筑,是从花岗岩山石上直接开凿雕刻而成。 阿克苏姆考古遗址原有一个由7座方尖碑组成的石碑群,其中的5座早已倒塌, 剩下的2座中的一座高33米,是世界上人类竖立起的最高的石碑。 这座石碑的正面雕刻出一个9层建筑,门、窗、梁等一应俱全。

阿瓦什下游河谷

是由于非洲大陆主要地区与非洲大陆东北部索马里地区发生断裂而形成的。 河谷地区为三角形。是非洲大陆最重要的古生物群遗址之一, 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场所。阿瓦什下游河谷地区出土了大量的远古人类化石, 其中以1974年发现的52块人类骨骼化石最为著名,成为人类出现的最早证据, 将人类出现的年代推进到233万年前。1980年阿瓦什下游河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蒂亚

蒂亚遗址位于亚的斯亚贝巴南70千米一处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上。 这里曾是一个相当繁荣的村落,房屋密集,房子平面呈圆形, 墙壁下半部用石灰石砌筑,上部及屋顶以黏土建造,规模较大的还用石柱支撑阁楼。

遗址有36座纪念碑,其中32个石柱刻有图案,而这些图案大部分都很难诠释。 这是埃塞俄比亚古文化的遗迹,它的年代至今尚未考证出来。 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塔纳湖

塔纳湖是青尼罗河的发源地,也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湖泊, 位于国家西北部海拔1840米的高地,长度约84千米,宽度约66千米,最深深度为15米。 湖泊面积视乎季节和雨量,一般为3000至3500平方千米。 “塔纳”在埃塞俄比亚语中指的是“蓄水不干”之意。 塔纳湖对于埃塞俄比亚而言就象一座天然的巨大蓄水池,一年四季充盈着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水。 塔纳湖也是青尼罗河、特克泽河和阿瓦什河间三个分水岭之一。 阿姆哈拉州的首府巴赫达尔就坐落于湖边。 2007年埃塞俄比亚水利部已经开始在塔纳湖五条支流上修建大坝以保证灌溉需求。

知识集锦

埃塞俄比亚民间的传统历法是一年13个月,前12个月每月都是30天, 第13个月通常有5天,如果赶上闰年,就会有6天。计时也很特别,日出为0点, 正午为6点,日落为12点。在这个国家问时间,一定要说明是当地时间还是欧洲时间。

相关链接


本文链接: 埃塞俄比亚基本概况
版权所有: 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