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龙江肇源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地貌概况

中国黑龙江肇源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地貌概况


发布日期: 2016-05-20 更新日期: 2016-05-20 编辑:zhangxiang 浏览次数: 5533

标签:

摘要: 地貌 肇源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中生代沉降的凹陷区。为松嫩两江的冲击梗,呈台地状,为新生代第三世纪冲积而成的大川谷,并发现有更新世晚期生物猛犸象化石。保护区地质构造复杂,沉积岩甚厚,前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总厚度可达6,000米。 前石炭系:为绿...

地貌

肇源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中生代沉降的凹陷区。为松嫩两江的冲击梗,呈台地状,为新生代第三世纪冲积而成的大川谷,并发现有更新世晚期生物猛犸象化石。保护区地质构造复杂,沉积岩甚厚,前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总厚度可达6,000米。

前石炭系:为绿泥石长石片岩,厚度117.4米。

侏罗系:主要为安山石、玄武岩、流纹岩、凝灰岩、砾岩夹薄粉沙等,厚度530.77米。

白垩系:是松辽平原盆地最发达的沉积岩系,总厚度5千米以上是重要含油气地层,其中以白垩系为最重要,厚度4千米。白垩系主要由会绿色、棕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白色、棕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组成不等的互层,局部具正韵律。泥岩呈块状,局部含钙结核,岩性较质密。砂成分以石英、长白石为主,含红色、绿色及其它暗色矿物,被泥质及钙质胶结。

第三系:是灰绿色、灰黄色、灰色泥质岩和砂岩,厚度20-130米,最厚可达180米。第三系与下伏白垩系为不整合接触。

第四系:本区是第四系沉降带,地层形成类型多,厚度可达124.5米。

全区有冰水堆积层、冰水冲积层。本区主要以冲积物和沉积物为主。

松嫩两江河谷为构造断裂而成,呈南北——东西方向延伸。松嫩两江流经松软岩石区,局部河流转弯地带及与支流交汇处,一般为开阔河谷,沿河床两岸发育有阶地,高、低河漫滩。其流经坚硬岩石区形成陡谷,河床两岸多为陡崖。

(1)阶地

松嫩两江河谷阶地并不发育,仅限于八家河口一带较连续分布。阶地高出松嫩两江平水位10-30米,阶面平整,宽度多1-5公里,向河床方向缓倾,沿河谷方向展布。阶地前缘往往为高几米至十几米的陡坎,部分地段临江被侵蚀成河谷陡崖,为新构造运动抬升,松嫩两江下切侵蚀而成。上部为第四纪冲积的二元结构堆积物,下部为前第四纪基岩,故称之为基座阶地。

(2)高河漫滩

该地貌类型于松嫩两江沿岸发育较为普遍。滩地平整开阔,一般宽度均在2-4公里,平行松嫩两江河床分布。延伸长、面积较大者如冲积平原。在滩地低洼处往往形成沼泽湿地或残岛,有牛轭湖、水泡等。

(3)低河漫滩

沿松嫩两江近河床或河套地带呈断续小面积分布,一般较窄,宽度多在2公里以内,个别处可达3-4公里。高出江面水位0-3米,一般洪水即被淹没或部分淹没。由冲积物一元结构,或局部为二元结构的现代堆积构成。

肇源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松嫩平原西南部,地势较洼,多为沼泽地,又间有起伏不平的漫岗和沙丘。在江岸及漫岗处有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地层结构为中生代与新生代时期的沉积地层。在很古的时候是内陆湖的一部分,经过很长的风沙淤积以及松嫩两江多次改道,使地势地貌都非常复杂。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地貌单元可分为两种,一是高低不等的河漫滩,二是一级阶地和残余一级阶地,即岗地,海拔在122-130米之间。

沿江地带到处是河谷漫滩和沙丘。在江河的改道处,留下了很多新月湖(亦称牛轭湖)。江堤外面小河溪纵横交错,小泡泊星罗棋布,整个江湾地区(亦称江套子)大都是沼泽低地(亦称塔头沟),沿江地带是全县的低洼地区。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